煲汤这么好吃?
汤,是中国烹饪中最传统的菜品。用鸡、鸭、鹅、猪、牛、羊等肉类或蔬菜煮成汤汁。历史悠久,早在《礼记·檀弓》就有“丧食(葬后之食),园羹臭羹”的记载。可见周代已有用禽兽肉煮粥作羹给死者吃的习俗。《战国策·楚策四》有“令庖人给箕帚,烂蒸而饮之”的话,说明此时已能用蒸煮的方法做汤了。 秦汉时期,有关汤的记载更多。《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祭祀宗庙时,“太官献熟汤饼”;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东汉桓帝时“长安土山掘泉,沸热如汤,取以煎饼,名曰‘温饼’,不知起自何年。”“每至暑雨溽湿,衣冠秽垢,于浴池内洗浴毕,各置温汤一器,脱换巾栉,更衣既了,坐食汤饼。”
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制汤的方法已有改进。《齐民要术》中介绍了“作豆粥法”和“作豉法”,说明此时已会用豆子熬汤。又介绍了“作汤饼法”“作馎饦法”和“作油饽饽法”,这是我国最早记录的制作面条、饺子及油炸食品方法的文献。 唐宋以后,各种汤品不断出现。宋代林洪著《山家清供》记载了多种食疗汤品,如“蛤蜊汤”“豆腐汤”“猪胰汤”“胡桃汤”等等,分列其功效为“润肌肤”“悦颜色”“明耳目”“乌须发”“补劳散气”“壮筋骨”“消渴”等七八项。说明当时汤已被广泛用于养生。
明清以来,汤的品种更加丰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即收录了60多种汤品,包括“一品肉”汤、“豆腐汤”、“蘑菇汤”、“三鲜汤”、“什锦汤”、“素丝汤”等。到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调鼎集》中,更是出现了“海参清汤”“鲜虾汤”“鱼丸汤”“豆腐脑汤”“火腿汤”“猪肚汤”等多种汤品。
时至今日,各类火锅成了最受欢迎的汤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