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为什么上限?
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让市场决定利率,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到了第三阶段(2019年底,LPR机制建立),改革的方向是利率的供求决定利率,也就是市场在利率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既然市场化了,那么利率就应该由市场来决定,但是市场本身是有风险的,过低的利率会诱发潜在的金融风险,而高的利率又会导致经济的下行压力变大。所以利率要市场化,不能任意变动,需要有一个调控的手段。
央行通过调节融资的供给和需求,来达到调控利率的目的。当经济过热的时候,需要收缩信贷额度,减少市场上资金的供应量,这样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当经济下行的时候,增加市场的资金量,利率就会下降。
但这里存在一个悖论,因为资金是商品的载体,而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货币供应增长过快而导致通货膨胀的时候,应该减少货币供给量,但这又会引起经济增长减速,这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同理,在经济萧条时,应该加大货币供给量,这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这也并非政府的意愿。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往往在经济过热或者经济萧条的时候采取紧缩或者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松紧度就是利率水平。这就是利率的宏观调控原理。 当然,在现实中,利率的调节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金融脱媒现象、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等都在影响着利率水平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