尗字五行属什么?
“尗”字的拼音是shū,五行属木,部首为豆,全字共计16画。 《说文解字》中解释道:“尗,豆也。从豆,音树。”也就是说,“尗”就是豆芽的意思;而“豆”字本义即指豆类。 所以“尗”的本义也就是指黄豆芽、绿豆芽等豆芽菜类的植物。《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六月栖集,菽粟满仓”之句,其中“菽”指的就是豆芽;汉代王充所著《论衡·商财》中也提到“种菽得豆,种枣得枣,种稻得稻,种麦得麦。”“菽”在古代专指豆芽。
除了表示植物的“菽”外,“菽”还指用这些植物种子制成的粮食。如:菽麦(大豆和小麦)、菽粟(泛指粮食)、菽水(指粗茶淡饭)等等。 另外现在还有一些蔬菜也被叫做“菽”,比如蕨菜、香椿等。但是这类“菽”现在多读作shì,很少读shu。因为此类“菽”最初写作“筍”或“笋”;而且现代字典中也认为其读音应为shùn。《尔雅·释草》中有“筍筍,箨。”郭璞注:“今人谓之笋。”“筍”又通“筍”。所以古代的“筍”和现在的“竹”有关联但也不同。 “筍”最早指的是刚长的竹笋,而现在的“筍”则指刚出的嫩竹子。当然二者在文字形态上也略有区别,“筍”字下面是一个“目”字头,而现在“筍”字下面的则是两个“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