奤字的五行属什么?
“奤”字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作汉字使用,属于不常用的异体字。但在古代汉语中,它是一个常用字,有“hai 3”和“pa 4”两个读音,分别见于《广韵》、《集韵》,均收其繁体字形。这两个发音的字义也有区别:读ha时指头脸肿胀的样子;读pa时则指胸腹的宽大的样子(与“胖”的意思比较接近)。 “奤”字的本义当是头大肚子大的样子,这与“胖”的基本意思是相符的。但“胖”字出现得比较晚(公元8世纪才开始出现这个字),而“奤”字却是一个古字。所以古人用“奤”字来表示头大肚子大的意思。如明代陈第所著的《毛诗古音考》中就有“面庞大曰奤”的说法。
至于这个字为什么写作“奤”字,我们只能推测可能是因为这个字写作“麻”时,易与“麻”字混淆,于是改作“奤”。清代学者孙诒让在考证这个字时说:“《唐韵》《集韵》皆以‘丑雅切’读亥,又‘胡拜切’读帕……按此二字今俗书亦多作‘哈’及‘怕’(字),盖因形近而误。”他说的“今日俗书”就是指现在人们写的字,可见这种“形近而误”的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
那么“奤”字现在读什么呢?根据最新规范《通用规范汉字表》,“奤”只有一个读音he 4,意思是“脸庞肥硕而平圆的面相”。看来“ha”“pa”“he”这三个读音都已经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