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五行属于什么作用?
“五”就是五个元素——金、木、水、火土; “行”——运动,运行的意思。五行就是五种元素的运行。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古人对于世界的基本认知,这个认知来源于《周易》,周文王在伏羲的先天八卦上又做了改进,变成了现在的后天八卦,如图: 后面这八个字就是描述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对应的是乾坤艮兑离坎,每个卦代表一个季节,每两个卦之间对应一个月,整个图就是一个圆,圆代表的是循环往复,也就是说五行是在不停地运动中变化着,这个运动的轨迹就形成了后来的八字算命中的流年大运。
当然,中医也用了阴阳五行这一理论体系,但中医是建立在阴阳的基础上,把自然界的万物归类为五类并且每一类都对应自然的现象,比如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树木生长在天地间属阴中之阳(因为有阳气所以能够升发茂盛),水是阴中之阴等。 所以,如果从中医的理论来说明五行的话就比较简单了。但是,既然题主问到了易经,就从易学的角度来简单的说一下。 在易学中,四季被分成了八个阶段,每两个阶段为一组,每组都有其对应的五行属性,这就是“子午流注”的“五运”,如下图: 当令者,就是在每一个阶段的开始,主导自然界变化的那一种势力。
比如说现在处于壬辰年,天干壬水,地支辰土,此时当令者是水库,由于辰土有收藏之象,壬水的特性又是向上奔流的,所以此时大地回暖,河水解冻,万物开始萌动。 所谓“三运”,就是前面所说的“五运”中每两项相加的和。比如说现在正处于壬辰年,甲辰月。三运就是壬辰、甲辰、丙辰……一共有八个,分别代表自然界物候变化的八个阶段。
什么是四气呢?其实四气就是二十四节气,因为二十四节气标示的是气温上升下降的一个个节点。每一节气的开始时间是有差别的,这样我们就用四个节气组成的一段时间段来表示一年之中自然界的寒暖变化情况。 每年的冬至那天白天最短,以后白天逐渐增加,过了立春之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地面温度逐渐回升。但是,过了立春之后几天,天气反而更冷,这就是“倒春寒”,“倒春寒”结束之后,天气就会逐渐转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