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志愿怎么录取?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如何才能不浪费分数,考上理想中的学校呢?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各省的志愿填报规则。目前,我国的高考志愿填报制度主要存在两种模式: “分数优先” 的录取模式,又称为“志愿优先”,主要是针对 分数 进行排序,按照分数的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 而 “志愿优先” 则更看重学生填报志愿时的选择,先被录取的一定是第一志愿的学生。 在实际的操作中,这两种模式相互结合使用。
以江苏省为例,今年开始实行新的录取政策,具体如何实施呢? 简单地说就是 分数+志愿 优先的顺序进行操作。例如某高校招收5人,第一志愿考生有6人,而第6人的成绩只有5人能进的大学读,那么第6人就只能落选。而如果该高校招10人,而最后一个名额对于第6人来说,只要将分数提高一个名次,就能被这所大学录取。 这种模式更加尊重学生的意愿,但是如果因为过分注重报考志愿而导致自己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那实在是令人头疼。
那么在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学生该如何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挑选合适的考试方案,进而获得理想的分数和位置呢? 新高考改革后,学生不再固定选考学科,而采用 3+1+2、3+3等模式。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机会,但同时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将自己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呢?
1.充分分析数据 我在这里所说的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要了解自己所在省份往年各个层次院校(一本、二本)的分数线及排名情况;二是要了解自己高三一次模拟考试的分数在全省大致的位置,以及这个分数段内的人数分布情况。
2.确定梯度 在了解了相关数据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划定学校的梯度,即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等。这除了需要参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考虑。比如你是在本省就读还是外省就读,你的目标大学是冲一冲还是保一保等等这些因素都需要我们提前考虑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