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6有什么作用?
维生素C又名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每天通过食物摄取,属于必需营养素之一。它广泛参与人体代谢过程,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解毒、保护血管和皮肤、预防癌症等作用。 由于缺乏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较为全面,因此一旦机体需要,细胞就会发出“求助信号”,通过“信使”传递至大脑。随后,下丘脑就会刺激腺体产生并分泌相应的激素,后者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相应器官,从而实现维生素C的吸收及代谢过程(见图1)。
目前对于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研究较多,大致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 首先来聊聊内源性。众所周知,生物体内的氧化过程会产生自由基,而这些自由基如果积累过多会造成组织损伤。而维生素C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抑制自由基生成:一是直接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离子;二是还原氧化型辅酶Ⅱ,从而阻止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图2)。
很多研究表明维生素C对多种癌症还有预防作用,这可能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那么在外源性的作用下,维生素C又有哪些作用呢? 维生素C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因此对于水肿、充血等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同时,维生素C还能够促进铁的吸收,增强免疫功能,因此有贫血、易感冒的患儿可以适当补点维生素C。
虽然长期服用维生素C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但目前还没有发现长期应用维生素C引起严重副作用的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维生素C是水溶性药物,但在体内有蓄积作用,过量服用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但停药后症状即可消失。值得注意的是,维生素C片剂不宜大量内服,以免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