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在五行中属于哪个?
《尔雅》,“瑞,以玉为信也”。 郭璞注,“以玉作凭证,所以祭祀鬼神”。 李贤等注《尚书·牧誓》,“时靡有虞,百神荒淫。……王曰:呜呼!此予大共神、予九宗庙之祝,何谓无人?王曰:汝不祀惟忽。’……”这段注释颇为有趣,原文是武王骂纣的话,李贤等人居然把它解释成武王自责,而且还举出了“无稽之谈”作为依据——《帝王世纪》说,商王“不祀上帝,废礼绝教”;《庄子·盗跖》也说“弃神明之位而居豺狼之中”,可见武王的话是在骂自己。
那么什么是“瑞”呢?根据上面这些解释,大概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古文字形义来看,“瑞”字的本义就是“以玉作凭证”或者说“拿玉做抵押”(《说文》);另一种则是从它的引申义来讲的,那就是“吉祥的征兆”或者“吉祥如意”了。这两种含义好像不怎么一样,但实际上却很有联系。 “以玉作凭证”——这首先意味着一种约定俗成或天经地义的准则,只有遵守这个准则,事情才能办成——“合则神拜,离则凶。”“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我以诚,终然不忒。”所以这种“瑞”是一种值得期待的理想状态。但它又不仅仅是理想,因为它还具有现实性,因为人们总是不断地通过“以玉作凭证”来践行这种理想的。这样,这种“瑞”便成了现实与理想的一种复合体。
而它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尽管有时候会犯错误,但总归是在追求着某种理想和圆满。正是由于人的这种属人性,所以“瑞”才有了它的第二个意思:“吉祥的征兆”。本来嘛,当一件事情的进行符合人们的预期,并且不断朝着完美的方向努力的时候,当然会有好的兆头啦。 所以,虽然“瑞”有“以玉作凭证”和“吉祥的征兆”两个意思,但实际上却统于一个概念之中——“美好”与“完美”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