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企业退步了?
相爽最佳答案
“日本企业”这个概念太宽泛了,我姑且认为题主指的是在日本上市的企业。 2014年股市暴跌之前,日本市值前十的公司里面,有六个是制造业的,分别是丰田、三菱电机、松下、本田、日产和铃木;有四个是零售业或者银行业,分别是伊藤园、三越伊势丹、住友生命和健康保险。 丰田、三菱电机和松下,是日本公认的三驾马车,也是全球有名的高效率企业。它们能成为世界级的公司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二战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大量投资日本工业;另一个就是日本在六七十年代推行的经济结构改革,大力扶持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三驾马车中的两马都是那时候崛起的。
至于后来居上的本田和日产,则是八零年代后的新贵,依靠的是日本在半导体芯片等高科技产业的优势地位。当然,这两家虽然靠实力站住脚跟,但是内部的管理水平跟前面几个老大哥比差远了。九零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人发现了自己的房地产和金融产业的泡沫有多大,于是央行开始降息,刺激经济和消费。在这过程中,丰田和三菱电机的市场占有率反而被本田和日产抢去一部分。
到了零零年代,丰田的地位无可撼动,三菱电机依旧强劲,但其他几大汽车厂商却已经快被日系三驾马车甩开了。 此时进入前五的日本企业中,除了丰田和三菱电机,只有住友生命和健康保险两家是金融行业,其他的全是电子和信息产业!要知道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轻工业是薄弱的,重工业是被严重轻视的。日本在战后迅速把资金和人才投到重化学工业上,为后来的经济增长打好了基础。从六十年代起,日立、索尼、松下等电子行业不断崛起,到七十年代更是出现了一堆如夏普、东芝、京瓷的半导体企业。这些电子产品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下纷纷走出去,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它们的业绩推动着日本整体经济的增长,也改变了日本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廉爽优质答主日本企业曾经是世界上非常有竞争力的企业,松下、索尼、三菱、东芝、佳能、精工、日立、理光等著名企业为世界消费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品质和高科技含量的工业品,日本企业的精益制造模式(丰田生产模式)成为很多大企业模仿的目标。而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很多曾经的著名企业风光不再,佳能、理光、精工、大法等企业逐步从巅峰快速下滑,而索尼和松下则出现财务亏损并开始削减规模,丰田也曾出现大规模召回等重大故障,日本企业似乎从巅峰时代,一落千丈了。。。
确实,如果从企业的财务表现,市值表现来看,日本企业整体实力明显下滑,与美国、韩国企业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企业之林的霸主了。但是否意味着日本企业整体能力的下滑,我不太赞同,以下说说我的观点:
虽然从全球角度,以及一些知名榜单来看,日本企业的整体实力大幅下降了,但其实在本国市场,并没有这么严重,日本本土企业,依然在很多行业保持着超过国外企业的竞争力,日本企业虽然和美国、韩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差距大幅扩大,但在日本市场,日本企业仍然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很多国内企业还很难与之抗衡。这一点可以从很多日本的市场调查数据来看,比如J.D.powers调查的日本汽车品牌质量调查显示,日本品牌遥遥领先于美欧日品牌。。。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日本企业在本土依然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其能力没有明显减弱。甚至,我觉得日本企业在本土的实力还比以前增强了,很多全球企业已经失去了和日本本土企业抗衡的实力,不得不通过各种合并日本本土企业来获取竞争力。这也间接说明了全球市场日本企业的排名和竞争力变化,很大程度上是日本本土企业没有像美国韩国企业一样大力开拓海外市场,而不是日本企业能力的变化。
日本本土的经济内需市场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市场,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很多日本企业只需要在日本市场就能够获得超过很多国家所有国内市场的规模。在如此巨大的本土市场面前,日本企业完全无需拓展海外市场,而只需要保持在日本本土市场的绝对优势,而日本的海外市场,有其他很多大企业,足够满足日本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日本企业与世界企业的差距扩大的主因,并不是日本企业竞争力大幅下降,而是日本企业基本不考虑海外市场的缘故。从美国等市场来看,日本企业的竞争实力,仍然维持在10年前甚至20年前的水平,并无太大变化,比如汽车、工业材料、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工程机械等各个行业,美国的消费者能够选择的日本同类优质产品,基本上还是10年前的品牌,如索尼、佳能、大法、东芝、三菱、理光、松下等。
所以,我的结论是: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和10年甚至20年前相比,没有大幅降低,仍然保持着全球顶级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只不过日本企业基本放弃了海外市场,而主要面对日本国内的本土市场,这导致了日本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大幅下降,而非日本企业的实力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