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无法产生特斯拉?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实,那就是特斯拉并非纯电动车,其核心卖点其实是自动驾驶。至于电驱动这个方面,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国内的新势力,都只是用三电系统去对标内燃机,但是并没有真正挖掘出电驱动的潜力。因为真正的电动车应该像F1赛车一样,底盘一片轻量化设计,全车只有几个零部件需要传动,而且这些零部件的传递方式也应该尽可能简化。而不是像现在的电动车那样,为了增加续航而硬塞给车主一整个后备箱的电池包,然后通过复杂的多档位变速箱去驱动两个后轮(这里不是特指特斯拉)。虽然特斯拉Model S Plaid将三电机全部放置在了后桥,取消了前桥齿比,但这是出于优化前舱空间考虑的设计,并不是单纯为了降低转速提升效率而做的布局——毕竟前桥还有一个作用是负责转向。
第二,我们必须要承认美国在基础科学上的优势地位。从谷歌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开始,美国在很多基础学科上就已经开始了对电动车的研究和探索。比如特斯拉的Autopilot就有非常强大的感知硬件作为支撑:一个8核CPU+30个摄像头,当然还有用于计算的控制单元。而国内的诸多新势力在自动驾驶方面主要就依靠一个移动的传感器节点去进行覆盖全场景的感知,这无论在计算能力还是感知的广度上都远逊于特斯拉的这套工具。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中美两国的产业分工不同。中国的制造业倾向于大而全,而美国的制造业则更精而深。在中国能够实现产业链闭环,而在美国却很难。所以这就导致了如果中国企业想深入钻研某个领域,那么就必须得从0开始,靠自己一步步去做。而如果靠引进外资、收购国外企业的方式去实现突破的话,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领先,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因为核心技术是无法被资本所渗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