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民太多?
首先,我并没有说“中国渔民太多了”;其次,如果题目中的表述是错的,那么原文的表述肯定是错的。 我国海域面积广阔,大陆架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这给沿海渔业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空间。所以我国的渔业规模(包含捕捞和养殖)是非常大的,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渔业的生产国,2014年鱼类产量达到3675.4万吨,同比增长58%以上。 而日本是一个岛屿国家,可利用的陆地资源非常有限,海岸线长但是浅海滩涂的面积不大。因此日本的海洋产业以海水养殖为主,水产品中养殖比例高达90%以上。相比之下,中国大陆可利用的滩涂、浅海面积都要比日本大很多。
所以从自然条件上来说,我国海洋渔业要远远大于日本。 除了自然条件之外,我国海洋渔业的大发展还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改革开放前,渔业受到计划经济的严重束缚,发展十分缓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开始积极鼓励渔业发展,同时由于国外深海鱼的禁捕与资源衰退,我国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捕捞国。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 1980年我国海洋捕捞量为109.8万吨,2010年达到了439万吨(注:这个数据是当年捕捞量的4倍多,可能包含了渔船的补给消耗),平均每年增长率接近3%。 如果没有海洋捕捞业的快速发展,估计现在肉类供应会紧张得多;如果没有海洋捕捞业的快速发展,估计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吃不饱饭;如果没有海洋捕捞业的快速发展,恐怕我们现在还在受石油危机的影响……
可以说,正是有了海洋捕捞业的贡献,我国在保障食物安全方面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而这一切都是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红利! 现在有人开始担心了:这么多渔民上岸干什么? 说实话,我觉得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只要有利润,渔民肯定愿意出海打鱼。当前让人担心的不是渔民太多,而是技术太差,渔船性能太差,导致效益不高。如果我国能造出像日本那样高效节能的渔船,甚至可以直接进口外国先进渔船和技术,那就不用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