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字五行属什么?
“博”字在起名中,笔画数显示为十四划,但是实际计算则应当为十一划。 《康熙字典》载:“博字本作尃。”而“尃”的繁体字“溥”现在也常常被用在人名当中,如歌手“霍尊”的名字就是来源于《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皇皇者华,溥彼德音。”“德音无瑕,昭兹来许。”其中的“溥”字就有“广泛、广大、分布”的意思。可见“博”通“溥”,且二者本义相同。 所以“博”字的五行属性应该也是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博”字还有一个异形字“愽”,多出现在古文之中,其拼音为bó,字形似“博”,但左右结构相反。《康熙字典》里“愽”字条下亦标注着“今俗用‘博’字”。那么如果使用这个“愽”字起名又该如何判断五行的属性呢? 根据我多年研究周易姓名学,以及给小孩起名、改名字的经验得出:如果名字中出现异形字,且该异形字同时出现在姓氏中,则姓氏的五行属性为准;若异形字未同时出现在姓氏中,则名的五行属性为准。 因为古汉字多形似,而且古代字体变化较大,很多字形相同的字,含义不同,读音也不同,所以不能用现代的字形去判定古时的五行属性。比如“明”字,现代字形是日月组合,属土,但是在古人姓名的古籍文献中出现的“明”字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日月的古字“朙”,属金。再比如“章”字,现代人起名常用字形是上下结构的“章”,属火;而在许多古籍中“章”则多为“璋(zhāng)”,属木。
所以如果起名字时出现异形字,且此异形字同时出现在姓氏中,则应遵循姓氏的五行为准的原则。 但如果起的全是同音字,或者字形相近易混淆的字,又该如何确定五行的属性呢?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判断名字的五行——以姓命名的字,属姓的五行;以名命名的字,属名的五行;其余字,均属于“和”的五行。 之所以这样判断,是因为中国汉字多是意音文字,一字多形,一字多音现象普遍存在,且古今读音存在变动,字形也存在差别,所以不可能根据现在的字形或读音去推断古意的,只有通过分析字义的方式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