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归哪里管?
以前,在沿海设防的县城大多有海防同知或提督等负责指挥水师。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设有五旗水师营,由副都统、参领率领;镇江则在府厅一级设立江防同知,专理水师。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主要从海上发动进攻。1840年6月,英舰闯入长江口的吴淞口,威胁上海城。两江总督裕谦组织沿江防御,以水师提督陈化成率领“靖远”、“海澄”二舰和福建派来的“威远”号三艘军舰防守在上海以南的虎丘山以东的太仓河口。7月25日拂晓,英舰队猛攻陈化成的军舰,“威远”号被击伤,陈化成所指挥的3艘炮船上中英两方都有损失。但是英军的登陆作战未能实现。8月中旬,英军再次突入江阴以北的长江航道,直逼南京。
此后直到太平天国兴起以前,江南水师的战斗主要是在内河及运河中进行的。1853年春,太平军先遣部队横渡长江,进入江苏。清廷急调河南、陕西等地军队前往援救,并命湖广总督杨霈统一指挥豫军各部。经两个多月的战斗,太平军被击退。清政府为了巩固苏南一带的防务,于5月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统筹苏南战守与洋务事宜。曾氏到任后,即命令李朝斌率湘勇和水师淮扬营协助地方官吏修筑镇江城垣,加固炮台,编练炮队,训练水师,扩充船舰,加强控制力。8月,李朝斌的水师在太湖与太平军彭玉麟、林凤祥和李开芳所部水师大败,损失舰只多艘,毙伤官兵数百人。
1854年初,曾氏增募水师,亲自训练,并派遣部分水师向台湾进军,试图收复该岛,但未奏效。是时,太平军在江苏南部拥有相当强的水师力量,曾氏也认识到要消灭太平天国运动,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水上作战力量。于是他以江苏巡抚张裕钊募建的水师为基干,陆续增加新式舰只,加以训练,于1859年建成一支拥有60余艘战船,号称“长江水师”的新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北犯天津,清廷命恭亲王奕率兵万人赴通州(今通州区)防御。5月初,英军南下,在白河口外遭水师袭击,仓促应战。中国水师从四面八方围集英舰,猛烈轰击。英海军司令何伯受伤,旗舰“印斯兰”号起火,多艘战舰受重创。随后,两国交换俘虏,和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