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特停自查一般几天?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其实已经有很多人回答了,我就不再赘述了,但我觉得有必要把以前的一些资料再挖出来供后人参考一下。 1、2015年9月18日特停自查期间部分券商策略: 国君策略:我们认为特停自查可能不会太长,因为从之前的经验看(2013年和2014年中),每次出现连续大涨或者加速上涨时都伴随有特停的出现.此次也不例外;而且对于市场来说,短期连续的逼空已经使得市场情绪出现了一些变化,特停或许可以一定程度上平抑市场的极端情况而使大盘重回理性状态。但是特停也说明监管层认为当前的涨速过快了,因此特停之后大盘在短期内大概率将维持震荡走势,同时我们认为特停后相关个股会面临一定的抛压,因此建议投资者不宜追高相关标的以及重仓配置。 招商策略:上周三以来A股大幅上涨,周五大涨超过4%且成交量大幅放大至接近今年最高水平,创出今年来的新高。我们上周末即指出,本轮的快速上涨并非资金面的推动,而是存量博弈下交易结构的转变导致,是牛市主升浪中正常的投机性泡沫化,未来一段时间需要警惕股市交易结构恶化导致的阶段性风险释放过程,并对流动性整体边际收紧保持谨慎态度。本周上证综指累计上涨6.56%,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7.93%及10.00%。两市成交4万亿元左右,较前期明显放大。
海通策略:特停自查对市场的影响如何还不好判断,关键还要看自查的内容是什么?根据历史经验,特停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行情特别疯狂的时候,比如2007年的6124点,当时特停了13只股票;二是当股市处于非正常情况下,如ST股重组成功后暴涨或股价被严重高估等,特停往往是为了纠正不合理的股价炒作行为。显然当前牛市的大背景与这两种情况均不同。至于特停是否会引发市场调整,我们认为可能性很小,因为目前牛市的格局仍没有改变。但我们也要看到,近期市场的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所以特停也是为了纠偏,让市场更健康地运行下去。因此我们认为,这次特停有利于促进市场回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对中长期影响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利大于弊的一次检查行动。当然,市场也可能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在本次自查过程中查出很多问题,从而加大管理层的整顿力度,这将是另外的一种局面。总之,本次特停是对当前异常投资行为的纠偏,并不会改变市场的中长期趋势,投资者不必过度解读。 中金策略:我们对近期市场过热的状况表示关注并提示相应的风险:首先,中国股市仍然是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缺乏机构投资者的有效运作和市场约束,因而无法避免散户“羊群效应”的盲目跟风倾向。其次,尽管国内金融改革不断深入,但目前的制度安排仍相对滞后于市场和投资者的预期,难以提供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最后,管理层希望资本市场能够发挥融资功能而非投机炒作的作用,但目前市场的过度投机已偏离其应有的定位。我们相信这种过热的情况不可能无限期持续下去,市场最终仍将回归基本面逻辑。 目前中金公司对于仓位和行业推荐基本未变:在操作策略方面,我们仍然坚持此前的思路:一方面,如果投资者确实看好后市,可考虑适度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另一方面,我们也需保持一份警惕,在牛市中切忌盲目追涨杀跌和频繁操作,否则可能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在市场热点选择方面,我们继续维持此前观点不变——消费服务类板块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和稳定回报,值得进一步重点布局。
中信策略:我们强调,政策底和经济底的“双底”构筑初期仍存在诸多扰动因素和不确定因素,预计市场在反复震荡筑底的过程中,随着宏观预期的逐步改善,有望迎来渐次突破的关键时机。中期来看,A股市场估值已处底部区域,政策叠加业绩的修复动能强劲,市场有望迎来转折拐点。目前仍需注意海外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美联储加息节奏超预期带来的外资流出压力。
华泰策略:特停自查有助于抑制市场亢奋的情绪,防止市场短期出现大幅波动加剧的趋势,但特停本身不是决定市场走向的核心因素,市场能否继续平稳上行主要取决于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状况、市场交投热情及交易结构的演变情况。 考虑到市场交易量已经达到万亿以上规模,且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我们认为特停自查不会影响市场继续向上运行的势头。不过,特停自查也会对短期的市场情绪产生抑制作用,未来市场的上行空间有可能会有所收敛。
国信策略:特停自查对前期涨幅较大的股票构成一定的冲击和压制作用,对市场的短期波动可能有正面作用。 虽然特停自查对市场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我们认为其对市场的负面影响较为有限,原因在于:1)自2014年以来,特停次数呈现逐年下降态势(由最初的每年多次降至今年的两次);2)特停对象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这与现在市场主流上涨品种并不一致;3)特停时间较短(一周之内),并未给整个市场带来明显的利空压力。因此,此次特停自查对市场情绪的冲击可能更多体现在短期,而从当前市场的情况来看,特停自查对市场影响的主要时间是下周初的一周以内。
国泰君安策略:我们认为特停自查可能不会太久,因为从之前的经验看(2003年和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