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婴儿疝气怎么办?
1、孩子得了脐疝,首先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用力大哭、大笑或便秘等,尽量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引起疝气加重。其次就是注意避免腹部压力增加的活动和动作如咳嗽、笑、呕吐及排便时等; 2、如果脐部肿物的直径<1.5cm的,可以不用特别处理,只要观察即可。如果大于这个直径的话就需要及时治疗了(一般医生会给个脐疝带或者建议去医院用疝气带)。不过很多脐疝的宝宝在半岁之后都自己恢复了哦~所以不必太担心! 如果在6个月之后还没有恢复的话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大部分宝宝的脐疝都会在1岁以上自行愈合,因此通常不建议进行手术。而且现在也提倡保守治疗为主哈~因为任何腹部的手术都是有风险的啊~~ 3、关于“脐疝”,我简单介绍下吧—— 脐疝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缺损向体表突出所致。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婴儿。临床以脐带部位可复性肿块为特征。其形成原因与胎儿时期脐带附着于脐窝内有关。当腹压增高时,肠管或其他脏器通过脐环向腹腔外部突起而成脐疝。
4、一般来说,在六个月左右的时候脐疝会自行痊愈,除非脐环过大。但是如果到了一岁还不能自愈就需要采取其他方法帮助脐疝复原了。 而所谓的脐环大就是要判断是不是有脐茸存在。所谓脐茸即脐部肉芽肿,它是脐带残端脱落后,继脐部肉芽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单绒毛腺瘤。脐茸有蒂者,多位于脐孔中央;无蒂者,则散在肚脐周围。脐茸大小不定,小如豆粒,大似蚕豆,有的长达数厘米。外观呈鲜红色,形似息肉状,顶部常带有圆顶状或丘状的蒂,基底部为脐带断端的疤痕组织所包被。脐茸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可有慢性脐炎的表现,如脐部潮湿、流液、瘙痒甚至疼痛发臭等。
5、怎么分辨是否有脐茸呢?看看脐部是否有一个小鼓包,用手摸,有质软的肉样肿物,表面有薄膜状盖。如果有这些表现就基本可以确诊为脐茸了。那么这种脐茸该怎么处理呢?目前临床上一般主张切除脐茸,以防脐茸增大,影响局部清洁卫生及美观。由于脐茸与黏膜相连的部位较浅,故可一次性切除黏膜而保留肉样组织,这样创伤较小,病人痛苦少。对不能一次完全切除者,可于术后定期复查,待其生长缓慢后再次行全量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