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爱心基金如何设立?
1、首先,从法律结构上说,您提到的这种情况属于信托计划(以下简称“T”)作为私募基金的一种形式,是合法合规的; 其次,在具体设立上,T是通过信托公司来设立的,流程如下:
(1)委托人即受益人是通过信托财产的转移而实现对慈善事业的捐赠目的。因此需要制定《信托合同》明确委托人与受托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2)受托人设立目的和程序的合法性需要向有关部门进行审批或备案。一般包括设立申请书、登记申请文件、股东或合伙人名册、会议记录等相关文件;
(3)确定管理人和托管人,签订《管理服务协议》和《托管协议》。主要涉及公司运营的相关事宜,包括管理人收取的服务费用和托管费的具体比例和支付方式等;
(4)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申报材料,申请设立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是工商注册时提交的申请材料,需经国家有关监管部门审核,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后正式运作开始募集资金;
(5)产品成立后,依法办理备案手续。
以上只是从宏观上介绍了个基本设立过程,实际中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
2、设立阶段主要是考虑合理避税的问题,从您的描述来看,应该是希望以较低的费用成本来实现公益救助的目的。那么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当地设立一家企业,作为此次捐赠的载体。由于企业的经营所得可以在税前列支,并且有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返还,因此可以一定程度减少所得税缴纳;
二是如果当地对企业进行税收优惠的话,不妨考虑先增资后注销的方案,利用增资过程中企业纳税的义务,从而进一步减少税款支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前述方案可能面临被税务稽查的风险,因此操作上需要注意一定的技巧。
3、除了考虑设立阶段可能涉及的税费问题外,在后续运行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投资前做好风险控制制度安排,包括项目尽职调查、投研流程、决策机制等,做到防范风险于未然;
二是有章可循,有序运行。虽然说是爱心基金,但基金的运行还是需要遵循相应的法律规范,否则就可能存在法律风险。所以最好能够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相关制度;
三是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按照监管要求及时向投资者披露信息,特别是对于特殊事项应及时告知,以防引发纠纷或监管处罚;
四是加强团队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好的团队能为基金的平稳运行提供保障,特别是在出现特殊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