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高祖是什么生肖?
“漠高祖”是古代中国对匈奴的单于称侯,汉武帝时又称为大单于的尊号。 按匈奴的正统继承制度,单于死,本部落的大臣拥立前单于之子为新的单于。新单于继位之后,将先单于的子孙全部杀掉。这样,就保证了单于一系血统的纯洁性和统治的稳定。但是,新单于既非前任单于的儿子,当然也不是他的孙子、儿子之类。这样,他就没有资格再使用单于的尊号了。为了表示对死去的前单于及其家族的尊重,新单于称自己为“某单于之婿”或“某单于之妻”;新单于的子孙后来也可以继续用单于的称呼。而前单于的后代则一般不再使用单于的称号,改用其他名称了。不过到了西汉末年,南越国相吕嘉反汉,自立为“南越王”,其下诸大臣皆称“南越宰相”“将军”,唯独他和兄弟仍称“南越王、王叔”。这种异类就是因为他们是“越族首领”(相当于北匈奴的单于),正像西汉皇帝称呼匈奴单于一样。东汉初年,北匈奴遣使请求联合攻汉,汉朝派使者至匈奴询问情况。北匈奴使者对汉人说:“我匈君问汉主,前时所遣伯陵使,今何得还?”[1]
这里提到的“伯陵使”就是西汉末年出使南越的使者冯尧,他又恰好姓伯。冯尧到达南越后,南越王及其大臣都称他为“伯陵使”。我们可以说冯尧自己认为自己是伯陵县的长官或是代表。后来班固作《汉书》时,把南越王吕嘉的话写入史书。吕嘉说汉高祖刘邦“使中尉周勃持节册拜(赵)佗为南越王……汉文帝元年,厚币往来,和亲相好。”[2]从以上两条材料看,冯尧作为汉使被南越王及大臣们称为“伯陵使”应该是事实。
那么问题是什么呢?为什么南越王及大臣们不认为自己是单于而自认为伯陵区呢?这就涉及一个政治问题,即南越王和臣僚们认为自己已经脱离了匈奴的独立控制,是汉朝附属国中的国王了。所以自视甚高,不愿意再用匈奴的单于称号。同样,汉宣帝时,乌孙国遣使进贡,汉宣帝授乌孙王“昆弥”之号,而乌孙使者回国后向国王复命时却称“臣国主”(3)也就是说国王认为自己已经是汉朝皇帝了。 我认为“漠高祖”这个称号就是根据上述这些史实虚构出来的。因为无论是南越王还是乌孙王都没有实际上的国土和人民,他们仅仅拥有自己的封国而已。
如果他们把自己的国家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政权实体,那就可以说是“某地之王”;如果把自己仅看作是汉朝皇帝统治下的藩属,那就可以称为“皇帝的外臣”;如果把中原王朝看成天下的核心或正统,而把自己当作边远的藩属,那就应该自称“某藩属之臣”才更合适。总之,“某地之王”“皇帝的外臣”“某藩属之臣”都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称谓。
“漠高祖”这个谥号显然是后人按照“王者无敌”的标准给匈奴单於加上的一顶华而不实的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