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五行属什么意思?
从字面上理解,人上有人叫“仁”。 人有上下之分(三才)、左右之别(阴阳);故有“仁”字。 上面是人,下面是二,代表天底下的人分为君子与小人。中间的一竖连者二者,象征君子的仁义礼智信,能兼济天下为众生谋福利,让人民幸福!
当然,在现实生活不是这么狭隘的。毕竟社会阶层往往难以区分,人心也往往复杂难测…… 但就个人品性而言,我们应做仁德之人。 《论语·颜渊》记载子夏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何谓仁?” 孔子的回答是:“仁者爱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给予民众以恩惠并能够帮助大众度过生活中的难关。
《尚书·大禹谟》中有言——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尊重长辈,团结同辈,光明磊落,为人典范,就能治理好国家。这其实就是儒家的政治哲学——“修己安人”、“内圣外王”。 从个人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仁德有多重要!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珍惜生命,善待死者;人们就会逐渐变得厚道了。
先秦道家人物列子讲了一个故事——子列子穷,衣冠不完全,行于道,陌上有乘轩者,因望见,行者停止,下车作揖慰问——一个身上带着包袱的贫穷行人走在路上,有一辆装饰豪华的车子经过,车子中的贵人看见后便下车前来问候。这就是仁德带来的福报啊! 如果一个人总是乐善好施,那他运气一定不会很差。
因此《论语·卫灵公》中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有弘扬道德的能力,而不是道德本身去塑造人。 《荀子·劝学》指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是否说明了坚持不懈、勤勤恳恳地行善,就可以获得人生的圆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