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换肠子?

家伟琪家伟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婴儿肠道的正常生理性改变,通常是在生后7天左右出现的,而病理性的肠道蠕动加快、腹泻,常出现于生后10~14天。如果宝宝在出生后42天内无腹泻或仅轻度腹泻,一般在5~6个月大时,胃底贲门部肌肉逐渐发育完善,可不再发生吐奶;反之,如宝宝在42天内出现频繁吐奶,甚至喷射性地吐奶,4个月以上仍不见缓解,则可考虑为病理性吐奶(即胃肠运动功能紊乱)。

一、病理原因

1.消化道蠕动减慢 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尚不完善,若喂养不当或者受凉都有可能引起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道蠕动减慢而导致腹泻。

2.乳糖不耐受 新生儿胰腺不能产生足够的乳糖酶来分解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腹泻。随着宝宝年龄增长,体内乳糖酶活性逐渐增加,至6月龄时能发挥正常作用,因此腹泻会消失。

3.过敏 食物过敏是引起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之一。尤其是蛋白含量丰富的奶粉更容易导致宝宝腹泻。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要注意避免摄入可能致敏的食物;若是人工喂养,则要适当延迟添加辅食的时间,以免因蛋白摄入量不足导致腹泻。

二、治疗措施

对于非感染引起的腹泻,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针对性处理即可。

1.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

2.合理饮食,调整饮食结构,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每次少食含糖份高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等;呕吐较甚者,宜禁食4—8小时,症状减轻后,少量多次进食。

3.药物治疗 可服用改善消化功能的药物,如妈咪爱、培菲康等益生菌制剂,以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衡状态。还可服用助消化药物及收敛止泻的药物,如胰酶片、乳酶生、整肠生、思密达等。

特别提醒: 一旦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补充,积极纠正。

三、预防办法

1.及时添加辅食 对有消化障碍的宝宝,应及时通过添加辅食的方式逐渐引入含纤维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让婴幼儿养成定时定量吃饭的良好习惯,不暴饮暴食,也不刻意节食。

牧媛萱牧媛萱优质答主

小儿的消化道,包括口腔、胃、小肠、大肠都是在不断发育变化着的:2个月内的婴儿,由于吸吮有限,颊部脂肪垫不十分明显。随着月龄的增长,颊部脂肪增多,在颊部内侧可出现两个小凹陷。7~8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牙,颊垫变得平坦,这种变化,有利于婴儿吃较干的食物,并有助于锻炼婴儿的咀嚼功能。胃体在出生后6个月长到12厘米,胃容量为400毫升;1岁后又长到20厘米,容量达到600~800毫升。肠子的功能也是不断变化和完善的,生后72小时肠子才具备正常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在6个月内能较好地适应牛奶和母乳的吸收,6个月以后才可开始断奶,逐渐过度到吃离乳食品。2岁后才可吃与成人相同的食物。

总之,人们常说的“换肠子”,实际上就是小儿消化道不断发育和完善的过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