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村地铁站地铁几号线?
魏公村是北京地铁4号线的站点之一,位于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附近、北京大学西邻。 该站于2009年9月26日开通,与13号线西直门站进行换乘。
关于“魏公村”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在这里原有一座祭祀魏国的庙宇,故称“魏公村”;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此名称来源于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韩山童的称号“魏国公”。但据考古发掘显示,在魏公村地区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元代建筑。因此后一种来源的说法不可靠。 实际上,“魏公村”这个称呼最早出现的时间可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帝京景物略》中载:“正阳门外四牌楼街……北转一横胡同曰魏公街。其地有魏公寺……”这里的“魏公街”和“魏公寺”即是指今天的魏公村一带。 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朝廷曾在此修建紫禁城(今故宫)西三所。由于宫殿施工需要大量木料,因此从南方征调了大量的木材。这些木材由河道运至北京城内,部分就在魏公村一带卸车堆放。于是,这条小河被称为“苇沟”或“苇子沟”。
至清末民初,“苇子沟”逐渐写作“魏公村”并沿用至今。 关于民国时北京的地铁建造过程,著名作家梁实秋在《北京的几个名字》中曾有记载:“西郊的西山风景区,从前只有一条山路可供游览,那就是西山八大处。后来有人发现其中有一处可以掘出煤来,遂改变了一无所有的荒凉景象……在这座山的出口处有一个村庄叫做寿安庵,这里将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地下铁道车站——所谓地下铁道也就是在地面上铺轨,下面通火车。
这似乎就是今天北京地铁四号线的起点。” 1989年,为方便北京高校师生出行,在现有地铁线路的基础上新建了一条地铁线路,即现在的北京地铁4号线。工程北起北京大学东门,南至新街口,途经城区及海淀两个行政区。全线共设29个地下车站,其中换乘站10座。 作为北京首条穿越老城区的地铁线路,它的建设意味着北京进入了“地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