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不调忘么办?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邪气”是指一切致病因素,包括外部的寒热邪气与内部的各种病理产物;“正气”是机体抗御病邪的能力,包括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取的精气神。 保持体内正气的充足,维护机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反之,如果不顾机体承受能力,过分贪凉、嗜热、嗜甜、嗜辣、酗酒、过度劳累等都会导致气机紊乱、阴阳失衡,从而发生疾病。因此古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虚则补之,泻其实;热者清之,冷者温之。”(《黄帝内经·素问》) 如果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或个人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了机体的阴阳失衡,机体在正邪战斗中发生了败局,各种疾病就会发生。此时,治疗就是要帮助机体恢复阴阳的平衡,疾病就随之而愈。所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调整阴阳”。
人体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人体内部的各个结构组织、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相互影响的整体。所以阴阳的失调往往是整体性的,可能是阴阳某一方偏盛或偏衰,也可能是阴阳双方彼此不适应所致。“调和阴阳”就要从整体入手,调节其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使其达到一个新的动态平衡。对于疾病的治疗来说,这种整体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最理想的方法,也应该是现代医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