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五行屬什么?
“五行的说法来自道家,而道教形成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所以这种说法流行开来应该是在东汉末年。 当时人们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把自然界分成五个部分,即东方青色为木、西方白色为金、南方赤色为火、北方黑色为水、中央黄色为土。并据此划分人的血液成色,认为正常人应是五色血液的混合体,而偏青色(木头颜色)的血液属于健康正常的范围,偏红色(火炎之色)的血液属病态,偏白色(金寒之色)的血也是病态,等等;同时还以季节和时辰来对应人体的五脏,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这种理论被后来的方士们加以利用,用来论证成仙的可能性及方法。”
——引自《神仙家的逻辑》袁行智 对于自然界的五种元素,道教内也做了相应的解释。
1.金:阴盛阳微,主杀伐。有收敛凝聚作用。在人体内主收摄精神。
2.木:阴阳持平,主生长。有升发舒展作用。在人体内主精神与血脉运行。
3.水:阳盛阴微,主润下。有润泽下行作用。在人体主小便和肾气下降。
4.火:阴阳均盛,主上炎。有温煦向上作用。在人体主汗出和高热。
5.土:阴平阳秘,主生化。有运化功能。在人体主运化营养和精神活动。 以上五行的性质及对应的人体组织,都来源于《黄帝内经·灵兰秘典》。
当然,如果只关注五行的属性,那它只是个逻辑工具而已,并不一定代表真实的自然现象。但问题在于,中医理论中的五行还不仅只有简单的属性,它更代表着一种生克制化的关系。这个就有点象近代数学中的群论,如果只讨论群的性质,那么群只是一个逻辑装置,但如果引入具体的运算规则,那就代表了一类具体的可计算的对象。
五行相生指的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关系。其中每一行都是前一行生后一行的根,并且是向下生的。比如木生火,意味着树木提供燃料;火生土,意味着燃烧产生的温度使大地变暖生出土壤;土生金,是指金属矿石只能从土地里长出……这就是一种生生之相。 五行相克则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长木,木克火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克制的关系,并且是有方向性的。比如金克木,是指金属器具可砍伐树木;木克土,是指树根能吸收土壤里的营养供树干使用;土生水,是指土壤里的水分可以滋润植物;水上木,是指雨水的滋润;木克火,则是指木材可燃烧产生热量。这是克制的关系,而且是有先后次序的。
相生相克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古人发现,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大自然显示出来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因此相生的顺序和相克的顺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炎热的夏季,太阳像火一样烧着,这时土气旺盛,而水木衰微。中医的理论就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基础上,并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进行推演的,而不是纯理性的逻辑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