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算学校体育教师缺不缺?
今年3月19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狠抓新时代普通高中学校劳动教育的通知》,在这份通知中提到:“许多地方、许多学校存在劳动教育资源闲置、劳动课程被侵占、劳动课堂成摆设的现象。”。劳动教育的缺位带来了大量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也不能把简单劳动当成一种乐趣和美学享受,这种现象不该发生在现代社会,更不能发生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学校里。
其实,除了体育老师等专职教师以外,其他各学科的老师也都面临不同程度的紧缺,教育部也曾经在多个场合呼吁加强中小学校全科教师培养。但尽管大方向没错,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还是要注意避免全科教师教学质量和特色大打折扣,同时要科学评估和调控师资缺口。
在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全国中小学师资配备基本条件(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小学配备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初中配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美术教师;高中至少配备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美术教师。有条件的学校至少要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城乡接合部地区,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地方经费收入状况和学校办学标准等原因,出现学校规模小、学生少、教师缺的现象。根据相关规定,省域范围内县镇小学在校生总数不足300人的,可只配备体育、音乐、美术、科学和实践教师;省域范围内县镇初中在校生总数不足600人的,可只配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科学和实践教师。
从实际状况出发,在县域内中小学全面推进师资统筹配置、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举措,推动县域内中小学师资合理流动,才能逐步解决学校缺教师现象。实行教师公开招聘制和全员聘任制,是解决学校缺教师的有效举措。应通过竞争上岗、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教师定期考核、教师退养和支教制等途径和方式,逐步解决好中小学特别是县镇中小学缺教师的问题。对长期在农村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在工资、福利、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鼓励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积极到农村学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