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肖相克怎么化解?
这个是真的有科学依据的,并不是迷信哦~ 首先,我们要了解十二生肖相克的原理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甲子记录日期,而每个日期都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如甲子日、乙丑日等。
由于甲子一日,天干地支循环一次,因此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又称为“干支纪法”。 而人们将十干和十二支按固定的顺序搭配,组成干支,用以标明日序,这种符号叫做“六十甲子”,又称“花甲子”。
以干支纪法计算,60年后,干支循环一周,周而复始。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60岁生日(虚岁)是一个人生命旅程的一个轮回”,“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原因所在了——古人通过观察发现,人的寿命大概只有70年,而60年是干支循环的一次,70除以60等于1.25,也就是说人在一个轮回中(60岁)身体大约要衰老一半。 这也是古代寿限的依据之一,古人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请自己去”等等,都是基于干支计时的原理得出的结论。
那么,为什么相克的原理是基于六十甲子呢? 这是因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排列组合,从甲子到癸亥,一共可以组成60对干支,也就是说60年就有可能出现一次的“天生克”;而12个地支依次排布,也就会形成12种不同的位置关系,而在五行关系中,每一种位置关系都有一个明确的五行属性,当出现地支相刑、相冲的情况时,也就代表了五行属性的冲撞,因而产生了“后天克”。 “先天克”虽然出现在60年会重复一次,但是每一年的太岁(也称“值年太岁”)都会随着五行的变化而改变,而“后天的克”则每一年都一样。 由此,我们就能理解何为“犯太岁”了——“犯”字含有冲动、对抗的意思,“太岁”原本就是指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主宰人间祸福的神祇,而“犯”指的是冲撞、对抗之意,“犯太岁”其实就是指自己的本命年和与太岁相冲、相尅之年。
当然,民间流传的“属相相克”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牛马不相斗,鸡犬总相安”,其实这也是基于十二地支所反映出的关系来说的,因为六冲中有两对支为“寅申冲”“巳亥冲”,分别对应着“牛马冲”和“鸡犬冲”,另外再结合阴阳相生相克的原则细加分析,就可以得出“六害”“三合”“六合”的关系,并以此推断出“属相相生”或“属相相克”的结果。 不过,这种以地支为基础相克的理论是有缺陷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到阴阳五行的问题。因为在五行相生相尅的原理中,阴阳是决定相尅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阳遇阴会相尅,但阳遇阳、阴遇阴却是生旺。
按照阴阳五行来推算,其实大多数人的属相都不是克我者,而是生我者;即使是克我者的属相,只要不是太过强烈,也可以得到调和与缓解。 所以,“鼠羊相害”就不能简单的按照地支相害的原理来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