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生肖可以修的?

宗钰灵宗钰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个人认为,修仙这个梗源于《庄子·秋水》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后一句为: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把“知”换成“道”,就变成了“道非我所知,而汝所不知”。 这其实是一个辩论题目,庄子是持反方观点即“知道者不可言说”的,所以他才会在下文中辩称“你(指惠子)所说的‘知’不是真的‘知’”,也就是用“不知”来否定“知”,用“不知道”去否认“知道”。

这里所谓的“知”显然是一种境界,带有认知和感悟双重含义。这种对于某种精神境界的认知是通过个人亲身证悟获得的,所以说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就是说只有亲自体验了那种境界的人才可能有资格谈论它、描述它,而只是从外部谈论它的人是没有资格评判它是否真实存在的。就像恋爱中的男女彼此感受到的那种美妙感受是对方无法理解的一样,只有在热恋中的人才有资格谈及那种感受,而一个单身狗无论说的多么头头是道,终归不是真正经历过恋情的那个人。

后来道家把这个概念进一步引申,用来形容一种“无为而无不为”“顺其自然而不强求”的生活状态。到了明代,道家文化又吸收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开始推崇“顿悟”,所以这种人生状态就更具有可执行性了——所谓“刹那间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其实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明心见性”,你就算再笨也是能“悟”得出来的……

这么看来,是不是觉得“修行”这件事很可笑呢?实际上,正因为它太过可笑,所以才需要有一个“信”的成分在里面作为支撑。否则的话,那些修行的人如果都聪明绝顶,那还修什么行! 所以,有些人相信“修行”是可以修出个前世来世的;有些则不信,认为这都是骗人玩意儿。

而实际上,它既不是什么玄而又玄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凭空臆断的主观思维。它只不过是在告诉你,人生是可以有另一种选择的呢! 比如,当你对生活感到迷茫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读一读《庄子》,或者拜读一下老子、曾国藩的传世文章,说不定就能从中找到答案,从而摆脱迷茫。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理会这些智者们的思想,继续过你现在的日子——这也没啥,毕竟这是你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如果你读了这些圣贤们的书之后有了想法或者感悟,进而想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那么这些思想就成了你的“愿力”,推动着你去实践,这就是“修行”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