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这个方子是《伤寒论》中的第一方,也是古人经方中最常用来治病的方剂之一。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5味药组成,具有发汗解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属于风寒证者;也用于自汗、盗汗以及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等属卫虚不固者。 方中桂枝味辛而温,气味轻宣,通达表里而上达皮毛,有发散风寒之功,为君药。
白芍药味酸苦,微寒,养血敛阴,辅桂助阳,为臣药。 两药相须,一散一收,既助阳气外达,又摄阴津内守,阴阳兼顾,内外并调,以达“阴阳自和”之目的。
佐以生姜,辛温而走表,助桂枝发散风邪,且可和胃止呕;大枣甘平,补气养血,滋脾生津,助芍药养益营血,合桂枝畅行经络。诸药配伍,共奏和解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方能明显抑制流感病毒,并有较明显的抗病原体作用,对各种感染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还能增强免疫功能,刺激白细胞的生长,同时还有抗氧化作用,从而起到保护和增进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1]。
还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因而对休克亦有疗效。尚有抗癌、降低血糖和胆固醇、利尿及缓泻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此方证主要是由于外界风寒之邪侵入体内所致,所以主要病位在体表皮肤腠理,而在里则未伤阳气,故虽用姜枣,却不用白术、茯苓等健脾之品。若见脘腹胀满,舌苔厚腻的,属于中医湿症范畴,当去姜枣,加苍术、佩兰,乃为消胀化满剂(平胃散)。
如果恶寒较重,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明显,无汗而脉浮者,为太阳表实症,用麻黄汤;如发热较高,头痛剧烈,脉浮数者,属阳明里热炽盛,用白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