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并购?
“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这个主题写得挺大,但其实质问题其实就两个:
1、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标的;
2、如何去运作一个并购项目。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两个前提:
1、企业为什么要做跨境并购? 是因为业务拓展的需要(获得新的市场准入权),还是因为海外投资环境的变化(比如当地政策干预加剧、本地投资者信心减弱)?
2、什么样的企业适合进行跨国并购? 是因为它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吗?是因为它经营状况良好且没有不良债权吗?是因为它的管理层有能力有决心去实施并购策略吗?——是的,都是原因之一,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是否只有通过并购才能使企业对未来的增长有信心。 如果不是出于对增长的顾虑,而只是因为海外投资环境的调整,则不妨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以规避风险。
当然,这两个前提本身也是相互影响的。
找到合适标的的关键在于对企业战略的把握和企业能力的认识,这两点明确了,“合适”自然就迎刃而解了。至于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全球商业环境中识别和抓住交易机会,就是另一项技术工作了。
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创业型企业)而言,境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获取资源/资产或进入新市场。前者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后者则是为了规避国内产业政策。
从目标企业来看,首先可以是处于成长期且有持续盈利能力的“新鲜”资产,也可以是面临困境但具有价值潜力的“二手”资产。但无论何种形式,有效整合至关重要,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
在具体执行层面,并购交易通常由律师主导,金融顾问协助推进,而审计师则提供专业支持。三方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整个收购流程。
律师主要起协调作用,推动各方达成共识、拟订方案并推进交易的完成。在具体工作中,律师需要深入理解交易各方的诉求,在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同时,律师需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了解不同法律下交易的差异以及潜在风险所在。 金融顾问则在尽职调查、可行性研究、交易结构设计、成本估算等方面为交易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