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向南方属什么?
五行,金、木、水、火、土。 它们在方位里是怎么样的呢? 东方是木,西方是金,北方是水,南方是火,中央是土。 所以,问“五行向南方”,其实就是问“火位于南方”的意思。 “南”,在我们现在的地理学中,是指地图的南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北纬以南的地区;而在古代,“南”则特指我们常说的正南方向,也就是正午太阳位于天空中最高点的方向(这个点叫北中天);
用现代的话来解释五行分布在各个方向的方位,其实是这样: 木和火,都位于正南方向。 金位于西北方向,靠近北中天; 水和土,都位于正北方。 而五行中,只有火的特点与正南的方向比较吻合,其他的都不符合。 为什么要说火位于南才合适呢? 这是因为,古人发现,如果是在北方,树木是很难生长的,而如果在南方,却是到处都有树木生长。所以,人们把南方称之为“南方草木茂盛之地”。 又因为火焰的形状就像燃烧的树木,而且木材本来就属于植物中的一部分,所以古人就把火焰和植物通通都归属到“南”这个方向里,并用“南”来形容它们的颜色——“赤”。
所以,后来就有了“心属火,形如赤色”的说法。 我们现在用的“赤手空拳”这个词,就是用“赤”来形容人的手掌,因为我们的祖先把人的手掌看作是火的形状。 而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都是五颜六色的,特别是红色,在他们看来,就是最吉祥的颜色——因为红色代表着火,就意味着他们民族的神明居住的地方。
木、火、土、金、水五者通过相互滋生(生成)、相互制约(克伏)而达到平衡是中医的哲学基础,称之为五行学说。
在中医的五行学说里,任何事物都可以按照木、火、土、金、水的特性进行分属。人体的很多组成部分和功能也可按照五行的属性(特性)来分属和归纳。例如,以人体五脏为例(肝脏主升主动有生发的特性)归属于五行的木,而(心脏、血液温热人体和主动脉推动血液运行)有温热与向上运动的特性归属于五行的火……同样可以将每一脏的生理功能、经络、形志、孔窍、声华等分属于五行,这些都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不仅如此,中医五行学说还以广泛性、系统性、实践性的思维方法贯穿于中医基础理论中,使中医基础理论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整体,具有相当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可以将五脏、五色、五音、五味及人体不同部位、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分属以下五种特性: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如春季气候适宜,万物生发,树木青翠,生机盎然。肝、胆、春、东、青(或绿),酸味的食物及人身体部、筋腱部、目光、呼啸之声和吟唱的角音,及人的情志“忧思”等,都是木的特性:可以归属于木。
火:具有温热、向上、明亮的特性,如南半球夏至前后,炎阳高悬,炎热难当,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心、小肠、夏、南、红,苦味的食物及人的头部、血脉、舌尝味觉、口的开合等都是火的特性:可以归属于火。
土:具有生长、承载、培育的特性,如湿气合时、雨量充沛的季,大地承载万物。脾胃、长夏、中央、黄、甘味的食物、面部、口唇、肌肉、四肢、鼻闻气味和思虑等,都是土的特性:可以归属于土。
金:具有清洁、肃杀、收敛的特性,如秋冬之季,天高气爽,风凉劲疾。肺、大肠、秋、西、白、辛味的食物及人背、皮毛、鼻呼吸、大肠传导、言志等,都是金的特性:可以归属于金。
水:具有寒冷、滋润、向下的特性,如北方冬至前后,严寒刺骨。肾、膀胱、冬、北、黑,咸味的食物及人下肢、骨骼、耳闻声音、发齿、二阴、唾液、恐惧、排泄等都是水的特性:可以归属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