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股市总跌?
你这个问题,问错了!应该反过来问—— 为什么中国股市总是大涨大跌?且跌的时候多涨的时候少!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A股的市场功能发挥不出来。 A股作为新中国的股票市场,它的建立是为了服务于改革开放这个伟大事业的,它应该而且必须承担为经济发展融资的功能。
但是我国股票市场建立初期,借鉴了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实行的是注册制,也就是说企业什么时候具备上市的条件就什么时候上市,不管你有没有业绩,只要能披露就可以发行;同样在退市方面也比较宽松,只要不连续亏损几年就要退市。 这种宽松的上市和退市标准,一方面使得市场上鱼龙混杂,很多企业根本没有资质却通过包装满足上市条件,圈钱了钱跑了;另一方面,没有业绩支撑的股价自然一泻千里,从而造成暴跌。而暴涨则是为了庆祝有公司成功上市后市值腾飞,或者为了安抚因退市风险导致恐慌性抛售的股民们。总之,上涨和下跌都是无根之木,都是市场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造成的。
后来呢,管理层看到了市场扭曲的一面,于是开始严监管,提高上市门槛,加强退市力度。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实现。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近几年A股波幅越来越窄,虽然频繁出现下跌或上涨的现象,但总体走势却是不断震荡上升的。这是监管的结果吗?也是,也不是。更准确的说法是,当前A股仍然在朝着成熟市场进发,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从混乱到有序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涨跌互现是最正常的现象。只不过过去宽松的政策下,无序的状态表现的更加明显。 现在A股虽然仍然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整个市场已经建立了基本的道德底线,虽然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依然会受到利益的驱使做各种出格的事情,但这些行为正在逐步受到制约。相信随着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的进化,A股必然会摆脱今日之困境。
中国股市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特殊产物,产生了一些与国外成熟股市迥异的特点。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股市成为为国有企业融资的场所,而不是为企业成长的投资者服务的场所。国外股市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股市获得资本增值和股息分红。而在中国,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由于大股东和经营者合谋侵吞上市公司利益和上市公司高派现、低公积金积累的企业行为普遍存在,股民不仅很难从二级市场上获得资本增值和股息分红,并且股价下跌时还承担着最大的风险。
中国特殊的国情使中央政府拥有无与伦比的财力,对经济能够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从发出到执行并显示效果,有一个时滞过程,政府很难及时掌握经济运行的最新信息并进行有效的调控。而在中国,政府不仅掌握着强大的经济信息,对银根、货币发行量可以实时监控,具有直接调控能力,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也具有直接干预的能力。因此,中国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和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是世界各国难以比拟的。
政府强大的财政支付能力和行政调控使经济高增长与通货紧缩并行不悖。在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状况对股价影响不大,股民对股市的发展信心和股市的活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行为。近几年来,政府不断救市,并为股民着想改革股市的有关规则,比如改变配股规则、B股的试点、严禁国有股配售、国有股减持试点的推出等,增加了股民对政府的信任,使股市出现了久违的回升。
尽管如此,由于一些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股市回升缺乏持续性。
首先,企业上市圈钱的现状没有改变。在当前经济通货紧缩的形势下,一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经营遇到了困难,不得不加大利用国内股市筹资的力度。而上市公司筹资是无偿的,缺乏科学的积累资本、分红、再筹资的机制,导致上市公司的利益与股民利益形成对立,股民对上市公司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对股市前景信心不足,使股市缺乏持续回升的动力。随着国有股减持的试点,越来越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股市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使这种情况日趋严重。
其次,股市融资功能与投资功能失衡。股市本来是高风险、高回报率的投资场地。高风险主要来自高投机性,国际上一些成熟股市投机指数在40%-50%。目前中国A股市场的投机指数仅有10%左右,而上市公司高分红、低积累的经营倾向和经营者与国有股、法人股大户合谋侵吞上市公司财产,降低了股市回报率,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股市投资功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高收入阶层的投资需要,致使大量外汇和热钱涌入房市,甚至涌入一些没有回报的投资领域,如购买冰箱冰柜等大件普通消费品,加大了经济运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