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五行命理?
“五行的理解,可分两大类来解释:
1、阴阳五行学说被用于哲学上时,指的是天地自然之道的五个阶段或四种状态;这个理解来源于《易经》和《尚书·洪范》等古文。 《易传·乾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健也。”又曰: “大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顺也。”这就是说,大地负载万物,生育万象,是顺应天的意思。所以说,天地之间只有刚柔、动静两种阴阳的状态,而宇宙万物就是由此衍化而来。
2、阴阳五行学说是用来解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生成变化道理的。它包括阴阳及五行这两个最基本要素,以及由它们的运动所衍生出来的六个具体元素,称为“六仪”。这六仪是:日、月、星、水、火、土。每一类都具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特性,即所谓“阴阳内含”。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下面的图式表示: 在这里,我们把宇宙的自然界看做一个大系统(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叫做“物质存在形态的大统一场”),它的基本构成单元是阴阳,而阴阳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五行。
那么这里就引出了有关五行性质的一个问题——“五行相生相克”的问题,这也是人们最感疑惑的有关问题之一。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水木;五行相克的规律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注:这里所说的五行相生相克不是指方位上的东生西、南克北等等。) 如果我们对这一规律不太明确的话,可以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水(肾)生火(心),是因为心属火,而心火必须依赖肾水的滋润才能运转。所以中医里有“心火下移”的说法,其病因就是指心火旺盛而肾水不足。 再比如,木生火,是因为木具有生发、条达的功能,而火是具有温暖、向上的特性,二者合而谓之“生长”。因此有“肝火旺盛”之说,而治疗则往往选用一些降火的中药,如金银花、菊花、栀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