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券商靠什么赢利?
首先明确一点,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监管机构为核心的监管体制,即证监会对所有证券公司(包括基金公司)的监管;其次,我国的金融制度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银行、保险和证券分别由不同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管。 这样的制度设计其实是有其深意的。
毕竟,如果像美国那样实施全功能型金融机构监管,对混业经营下的金融创新会带来非常大的阻碍。 但问题是一旦实施分业监管,就必然出现监管漏洞。因为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或者证券,都是属于金融子行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和经营方向。
尽管目前对每家机构的监管政策都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和规定,但只要是存在风险的地方,就有产生问题的可能。 而且,由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仍处于发展过程中,统一监管下市场规则不统一不透明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目前A股的融券交易尚处在发展初期阶段,而股指期货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又存在不足(基差较大,套保效率不高),导致证券公司参与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有限。
另一方面,在目前的监管体系下,券商的业务和收入结构也有很大的可调节空间。 因为除了传统的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和投行业务(融资收入)外,目前券商的重要收入来源还有两融业务(信用交易收取的利息)、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费的收取)以及未来的跨境业务(外汇和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等。
从长远来看,我国券商的收入来源将朝着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券商而言,只有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建设,提供满足客户专业化需求的产品才是未来争夺市场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