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算纳音五行?
这个“纳”字是关键,一般解释都忽略了这个字的意思。这个“纳”字,《康熙字典》等权威古书标注的读音是[nà],而不是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读音[nā]。古人造字,是非常严谨的,一个字有几个读音,是有严格划分的(除非多音字)。其中第一个读音通常用于口语,第二个读音则常作书面语。
比如“插”字,第一声时读[cā],用来表示言语、举动;第二声读[chā],是用来表达插入、安装等含义。再比如“发”字的第一声读[fā],表发散、出发;第二声读[fà],是指头发。
那么同理可证,“纳”的第一个读音[nà],就是入、收纳的意思,第二读音才是现在常用的[nā]。按照古人的方法,应该把“纳”分成两个读音,两个字,即“纳”和“音”,分别记录。
因此古代的“纳音”纪年法,正确的写法应该是“甲子”“乙丑”……以此类推。这里的“子”是指农历的十一月,并不是指干支中的“甲己”或“乙丙戊……”,更不是今天我们说的十二生肖里的“子鼠”。 至于为什么用农历的十一月而不是其他月份作为起点,我就不知道了,也许是古人随意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