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时五行缺什么?

汤思禹汤思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子时,五鼠轮回换日值”是什么意思呀?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子时这一时间段里,十二生肖中的老鼠会轮换上两位值日(当值),也就是子时的第一个小时里有两个属鼠的时辰,第二个小时里有另一个属鼠的时辰……以此类推。这是古人在没有计算仪器的情况下,以天干地支来记录时间的一种办法。实际上,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个生肖。也就是说,一个时辰内有四个八字,每个八字包含天干的五个元素和地支的四个元素,共计二十个字,所以叫作“甲子”。由于古代计时采用地支纪年,今天的老百姓口语中也把每天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的时间段称作“子时”,实际上“子时”是指23点到1点的这段时间。而“甲”在古代是指“十天干”中的第一字。从这一天开始,干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2、“戌狗相循还旧位”又是什么意思呢?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庚子这个年份中,农历九月十四(公历10月8日),将发生“寒露”节气,此时月亮运行到丁酉宿,而当日地支又为戌,根据《周礼·大司乐》记载:“仲夏之月,万物并秀……”其中“仲夏之月”指的是农历四月,“万物并秀”就是指草木并出茂盛。然而到了农历十月,节气的变化是“霜降”,此时月亮运行到庚戌宿,当天地支为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结为霜也。”可见,霜降之后,露水就凝结成了霜。而霜降节气在农历九月,农历九月被称为“白露季”。由于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月亮运行轨迹,所以每月初二和三中的月亮看起来最大最亮,即“望”;初七及十五的月亮则是“新月”;初三和十七的月亮则称为“上弦月”;十六和二十三的月亮为“下弦月”;而二十四节的“冬至”,就是太阳回到南回归线之日,也是月亮位于冬至夜子时(11点整)之时,此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位置,进入冬至,白昼最短,此后白天慢慢长起来。冬至后的“小寒”节气,太阳逐渐向北移动,月亮也随着太阳的升起而升高。直到农历腊月,节气的变化是“立春”,此时月亮运行到乙未宿,当天地支为寅,“立”就是“启动”的意思,“春”就是“一年之计在于春”,表示春季的开始。立春以后,白昼一天比一天延长,夜晚一天比一天缩短。这就是古人总结的“天道左旋,岁月流逝”。

仰芸欣仰芸欣优质答主

金,木,水。 庚金日主,生于寅月,身强,喜水来生;又生于子时,日支子水。金水两透,格局不坏,但土多,则泄气太过,为平庸之命。 月干戊土制庚金,天干无水,地支有根通根于申子辰会水局。 如见火,以火炼金,则为财官印俱全的大富大贵之人。

所以啊,这八字的喜神就是水,那么名字中就应该带三点水的字(比如雨),或者五行属水的字(比如冰)。当然啦,如果缺水,最好还要补一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