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原因?

侯温泉侯温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速,经济结构调整,去产能、去库存,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其次,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根本性转变,很多中小微企业由于银行借款很难贷到款,或者贷款的成本过高而选择放弃贷款,转而寻求非银机构的融资,使得非银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上升,比如P2P贷款平台,虽然为借贷双方提供了便捷,但风险很大,容易形成不良贷款;还有部分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如果企业现金流不足或者是亏损状态,就会使企业违约,最终导致债权人的资金受损,形成不良贷款。另外,监管政策也是影响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今年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推出了资管新规,要求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去通道,去嵌套,禁止资金池模式,势必会导致一部分产品的到期不能兑付,进而形成不良贷款。

事实上,不良贷款率的升高是有一定空间和时间周期的。 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良好,企业的经营效益稳步提高,那么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般会比较低,但如果经济发展出现下行趋势,或者有通货紧缩的倾向,那么不良贷款率必然会上升(因为资产质量变差了)。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GDP增长率已经下滑到一个新区间,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非常大,物价水平持续走低,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低位,这种情况下,不良贷款率必定会逐步上升。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仍然是以信贷为主的业务模式,这种业务模式的本质是信用中介,也就是银行利用客户的信用发放贷款,赚取收益差价。在这种模式下,银行只要掌握了客户的财务信息和信用情况,就可以较为方便的向客户发放贷款。 但现在的问题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中小微企业的征信报告变得非常容易获取,银行过去那种隐形的基于客户信用的放贷模式受到冲击,银行的信贷人员很难再像以前一样,通过对借款人企业信息的一番评估之后,决定是否放款以及放款的额度。

在新技术形势下,银行的信贷业务必须做出改变,如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传统的基于信贷业务的盈利模式被打破,银行就会产生巨大的经营压力,我们看到一些银行以消费贷款的形式,将信贷的资金流出,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这种情况只会暂时的缓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趋势,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银行授信风险管控能力下降的问题。一旦企业经营状况没有好转,甚至继续恶化,企业的还款来源丧失,银行的贷款就必然形成坏账,从而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