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为什么上不去?
看了这么多,说一点不一样的。 打篮球这个运动,个人技术好坏先且不说(其实我个人认为个人技术是随着大量高水平对抗而提高的)。最起码的身体素质是有基础的。个子高的有身高优势,个子矮的有弹跳优势。壮的对抗强,瘦的对抗快。至少身体条件是这样的。 但是在中国篮球圈,有个别人没有这种身体素质,却拥有高超的个人技术。这是为啥呢? 其实还是身体培养的问题。在我们传统的教育里,更重视个体的素质(因为要选拔单个运动员出来参加比赛嘛),而忽视团体协作。比如一个人投篮好,这不代表他可以在CBA里拿到球。为什么呢?因为他可能连运球都不会。一个人运球厉害,这不代表他在NBA里可以防守杜兰特。为啥呢?可能连篮板都不抢。
所以,在中国篮球圈,有很多个人技术特别好的人。但是他们只能在业余圈子里打球了…… 因为职业体育需要的是综合素质。你有个别方面的突出,那其他方面总得平庸吧。否则你以为姚明为啥退役? 中国男篮的队员确实个人能力很强,但是个人能力的强大无法弥补整体实力的不足。再加上一直找不出有效的战术体系,于是篮球打得很挣扎。 而中国队最弱的环节在哪里呢?不是个人能力,是中国队缺乏优质前锋。
现在国家队的主力大前锋周鹏,在CBA里面算是一流前锋了。但他的防守和篮板在国内球员里面也就那么回事。小前锋易建联不用说,一直都是国家队一哥。然而他的防守、突破、外线、策应、篮板等等各项技能,在现在的NBA里面也只能算是替补球员水平。而中国队的二阵容里面,可用的优秀的前锋就只有翟晓川一人了。当易建联年龄增大后,谁能够接班成为了最大难题。如果再没有好的外援前锋(像贝勒爷这种历史级别的大神不讨论了……)加盟,国内又出不了一个类似的大杀器的话,中国男篮的前景实在不容乐观啊.......
一、体制问题。
篮球是五大球之一(足球、篮球、排球、手球和水球),在中国的体育体制下,想在重要大赛中拿到好成绩,体制内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但现实情况是,除了奥运体系下的男篮(男子三人篮球成绩目前不错,虽然和东京奥运会打好了有关,但从长远看仍有光明),其他项目的成绩都非常弱。女篮目前实力还可以,但也面临着新老交替的问题。男篮在亚运会上已经屡屡输给中国台北(曾经2连败),日本和韩国也在往上蹿,在亚洲已很难称霸。五人制女篮在奥运体系下还有机会拿奖牌,但三人女篮在奥运成绩上还不如三人男篮。
体制内水平不行,就只能从体制外要人才,但问题是体制外的CBA联赛也面临着困境。联赛的商业化程度还不如日本和韩国,工资也很低,很难吸引国外高水平的球员,这就使本土球员很难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所以CBA联赛的提升不大,国家队水平也就很难提升。
二、文化差异和审美问题。
中国人喜欢个子高,喜欢打直来直去的篮球,所以目前中国最出色的后卫是郭艾伦和赵继伟。但现实情况是,现在是小球时代,身高已经不是制约的要素,欧美国家的许多后卫都不到1米9,但依然能称霸职业赛场,凭借的就是超强的个人能力和技术的运用。中国篮球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出色的后卫,这也是屡屡输中国台北的原因之一——后卫能力差。从文化层面看,欧美国家接受过长期的职业篮球教育,有更高的篮球智商和对比赛的理解能力,但中国人没有这种教育环境,所以即便打职业也会因文化层面的限制而难以达到较高层次。审美问题也限制了发展,因为喜欢高个子,所以大家都往这个方向发展,虽然现在出现了一些矮个子好球员,但仍然太少,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很难在国际上和高水平对决中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