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属什么生肖?
中国古人用「地支」表示时间,每个地支对应的都是十二生肖中的某一个。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其中「子」代表的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刻,也就是现在的23-1时;「丑」代表的是第二个时刻,也就是1-3时;以此类推。每一个小时又分为「上」、「中」、「下」三个时间段。 所以,「子时初」是指夜里的二十三点到一点,「子时中」是指一点到三点,而「子时末」就是三点到五点。其他也一样。 这样划分时间的依据是什么?根据的是什么天文现象?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天上的一些恒星和星星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把这种规律总结出来之后就可以按照某颗星在一个具体年份出现在某个位置的时候来推算其它的星星在这个时间点出现的位置了。比如这三颗星星在某个特定年份出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情况。
通过这种手段来预测星星的未来变化是可行的,而人们又把这种经验应用于对日食、月蚀以及二十四节气等的预言 上。 而「地支」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被创造出来的。因为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果分成十二段的话,每段只有两个时辰,那样就必然会发生一段时间内有两颗星星在同一位置的情况(如上图右边的例子一样,晚上七点和八点之间有两个「寅」时),这种分法是不合理的。于是古人就用十二个地支来表示每两个小时的时间区间,这样就避免了同一时间内两颗或几颗星星位于同一位置的问题。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就变成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戌』?」 简单地说,「戌」就是这个时间和这个位置上的一群星星的总称。每一年的这个时候和这个时间附近,太阳和地球的位置都差不多是这样子的。此时正是月亮由「朔」向「望」转变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