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决策层有几个?
这个真不知道,但知道也无用。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集体领导制,而不是西方的总统制。也就是说,国家大事的决断是集体作出的。 但这集体领导有个核心,就是党的主席(或者总书记)。他代表了党,在重大问题上,他的意见具有主导性作用。当然这种作用也受到其他委员的制衡。 但问题是,党主席并不是行政领袖。也就是说,他在行使政治权时,还要受政府的制约。这制约就体现在人大和政协之中——政府首脑和人大的领导人一般由同一人担任,而政协的主任(即国家领导职务序列中的“一号”)通常是由非政府官员担任。因而国家大事的决策过程如下:
决策层通过党内会议作出决定后,会交给人大去执行。人大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有权直接修改宪法(我国现行宪法只有五条修正案)、监督行政法规(我国现行立法体制是,人大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选举国家机构(包括中央人民政府)。人大的权力是相当大的。
但由于人大的产生方式(民主集中制)和议事程序(全体一致原则,也就是凡事必须全票通过)决定了它的权力并不散乱。更重要的是,它没有执行权;如果它通过的决议政府不执行,它也没有办法。因此决策层的某些成员可以绕过人大直接执行自己的意志。这就是所谓“虚位”的问题——“国家领导人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这一直都饱受诟病。
不过,由于政府(及其主要领导人)必须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而且人大会定期更换政府班底,所以在具体事项上行政权和立法权的交替还是相对容易的。
但是,对于许多具体事项,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领域,立法权是有限制的。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层就可以直接干预了。比如2003年的非典,当时的卫生部部长王陇德向决策层报告后,经批准就开始采取隔离措施,禁止人员流动等。再比如最近几年的减税降费措施,也是先由财政部部长提出建议,报请批示同意后开始实施。
总之,理论上立法权和执行权是分立的,但实际上,在特定情况下,两者是可以无缝衔接的。
美国和中国并称世界上两个大一统国家,从政体上来说,两个国家有着一个非常有趣的对比,那就是美国是世界上议院最多的国家,参议院+众议院一共有535个议院。如果算上每个州议会,那么整个美国的议会数量达到上万个,而中国则是世界上决策层最少的国家,中国最高决策层只有25个,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一届党委会、一届中央军委。党委会其实很好理解,那就是党管一切,决策一切,而中央军委则是负责统筹军队建设、军队装备、军队运用。
所以中国大一统的根源就是党领导下的中央军委,中央军委的决策方向由党委会决议,在决议的过程中,25个中共党委会成员,其实就是25个个人独立的意志和思考,这25个意志和思考碰撞在一起,在中央军委这个平台产生政治决策。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中共党委会的核心领导层,就是我们说的俗称政治局常委只有7个人,但到了中央军委,人数突然就增加到了25人?这里面其实存在一个政治的平衡。
党委会之所以只有7个人,而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仅仅就7个人就能领导,当然是因为他们后面有一只庞大的公务员体系,这支体系是执行党委会决策的工具。党委会的7人组,其实只是中共政治局的13人大核心,而政治局则有25人,所以你能够看到中央军委和党委会的规模是存在倍增关系,也就是说军委的规模是政治局常委会的三倍,政治局的两倍。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既然是25人的政治局能够领导军队,那为什么还要额外再组建一个25人的军委领导体系?理论上军委只是军事力量的运用,只要给一个25人的政治局就够了。
这里面涉及到中共的权力平衡,这个平衡可以这么理解。党只能管政,不能管军。军队的日常训练、建设,必须由军队人自己来负责,党委会负责给军委下达军令,但军令不是直达,而是需要通过军规来落地,说白了就是党管军队的事情,军队管军队的事情。
所以中国大一统的基础,就是用双层同心圆模型解释。第一个同心圆是大一统党的同心圆,第二个同心圆则是军中党的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