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用美金?
如果真想通吃,那美国是第一个被打掉的节点。 中国和美国,从商业层面来讲,其实就一个竞争者:美元体系。 美元跟黄金和石油挂钩,这是美元的价值基础。 美元作为国际结算/信用基础,是美国能随意印刷纸票的基础。(你别看美国现在印的纸质钞票很少了,但是美国国债总额都快破100万亿美刀了——这特么就是可以直接印刷的钞票啊!)
然后美国用这套系统,先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把英镑打掉了,让英镑贬值,脱钩黄金和石油;然后用这套系统,直接把日本打的跪地求饶,美元强势升值,日本完败。 所以你看,美元体系这个游戏,本质就是一种基于“美国实力”的“坐庄”游戏。 当然,坐庄就要有代价。 美国的代价就是,不管多穷,都要保美元体系。 只要美元体系在,那么美国就能一直印钱。而其他国家,不管是经贸顺差还是汇率上升,都会导致外资流入,增加美元的供给,这样就会导致美国通胀,而为了控制通胀,美联储就必须加息,而一旦加息,就会抑制经济的增长。 而如果不加息,任由通胀上升,则会造成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最终也会伤害到美元体系。 所以说,美元体系这游戏,本质上就是美国以一己之力,对抗世界。
而中国崛起后,对于美元体系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为中国是贸易顺差国,而且是工业品出口大国,这意味着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以美元、欧元等外币资产的形式存在。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外贸顺差也就越多,外汇储备也就越多。
当然外币资产也有风险,比如之前土耳其里拉暴跌,阿根廷危机,那些买了美元和欧元的人可是血亏。 中国为了避免这种惨剧发生,于是就大量购买美国的国债。
然而虽然国债是以币值稳定的美国政府信用为基础,但问题是美国政府的赤字可不是闹着玩的,2019年财政赤字已经高达4.6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中国买入的美国国债,其实就相当于买了一份价值4.6亿美金的“债券”。 而2018年中国GDP为90万亿元,进口商品3.5万亿美元。 如果按照1:7汇率计算,我们相当于花了5.2亿美元买美国国债,还抵不上我们一年进口的食用油或者钢材。 这买卖怎么算怎么亏啊! 但要是按照1:6的汇率换算,那可真是赚翻了,仅仅只是美国国债收益率2%的收益,就可以比我们全年进口钢铁和食用油的总和还要多了。 当然,这么算是不对的,因为中美之间的债务关系是个债权债务的链条。最后还是会按着美元计价结算进行清算。 但是这么算确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继续执行现在的国际贸易体系,那么中国作为一个顺差国家,迟早是要亏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