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属性是什么五行?
五行的属性是相生相克,是没有相害的,也没有相刑这一说(现代命理教材上这样说)。 金生水,水生木,二者互相依赖,密不可分; 木生火,火生土,二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土生金,金克木,二者此消彼长,相互制约; 水克火,火克金,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皆是由这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因此这五者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木代表生机,火代表温暖,金代表肃杀,水代表滋润,土代表长养。 所以五行其实就象征着自然界中的五种现象:风、热、凉、燥、湿。 在中医理论中,这五个特征又分别对应着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 毒到底是什么?中医认为毒有内外之分,外毒为六淫之邪,内毒则指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而导致的病理性物质淤积而成。 但无论内毒还是外毒都意味着事物发展的极端性,就像五行中的金和水,它们太过坚硬冷冽。所以毒也可以理解为太过偏激。
因此《黄帝内经》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要健康地存活下去,就要做到阴阳平衡,不偏不倚,就像自然界的雨露阳光,既不过分炎热,也不过分寒冷。 而如果一旦失衡,则会出现病理性物质——“有余于内则为亢,不足于内则为虚;有余于外则为实,不足于外则为虚。故实者,真脏之气盛也;虚者,真脏之气衰也……” 所以说,任何一脏一旦出现阴阳偏盛或偏衰,就会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