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月有二十八天?
有八月和十一月,具体看下面分析。 农历一年中有十二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不一样,最多的三十天,最少的二十九天,平均二十天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我国古代采用阴阳合历计算日期,也就是同时兼顾太阳与月亮的周期变化来计算时间。而一个月的长度则是取决于月亮的周期变化,也就是朔望月,因此一个月最多是三十天,最少是二十九天,平均是二十三点五天左右。
如果某个月恰好出现某个阴历月份里没有中气(如立春、立秋等)的情况,那么这个月就被命名为“闰”月(如闰四月、闰七月);在今年的农历五月里,就存在一个没有中气的现象,所以五月被称为闰月。而在“闰”月的第二个月里,往往会出现29天的情形,这就是所谓的“闰九月”,今年就是闰九月。
值得注意的是,在闰九月的第二个月里,往往会出现“闰”这个字,也就是说,这个月叫做闰十月。例如南宋诗人陆游就在诗《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中提到了“闰十月”这一奇特的现象:“晓起沿堤寻旧迹,柳桥花径尚依稀。忽然隔岸浮云合,忽到溪头雨未稀。梦里不知身已老,直疑岁月似前飞。” 在古代的历法中,为了调和农历年和公历年的差别,设立了一个特殊的月份——闰月。在阳历中,每年有两个季节交替的时间点,分别是春分点和秋分点;在阴历中,每一个季节也往往交替出现两次,分别是立春日和立秋日。
为了达到阳历月和阴历月的同步,在阴历中每月的两节气点间再增加一个节气,这样就使得每个季度出现了三个节气,分别对应着阳历中的三个季节。而这个额外的节气就被称为“加伏”或者“增气”,而在加伏后的第一个节气就意味着新一个月的开始,此时正是孟春时节,所以整个农历月份被叫做“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