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是五行属什么?
姓乔的起源 出自子姓,为商纣王的庶兄微子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殷商末年,纣王无道,微子多次劝谏均不听从,便与太师和少师一同去询问箕子,又同比干请教如何才是好的办法。但箕子认为应当“仁德治民”,而殷纣王已经听不进劝了;而比干则以为当“尽忠直言”,因劝纣王“去奢减赋,杀淫嬖女”。纣大怒,认为三人都是“妖言惑众”,将箕子囚禁起来论罪处死,把比干挖心剖肺而死。 微子见纣王执迷不悟,便携家眷逃离朝歌,隐居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后,封其弟徽叔于微子启所居之宋地,建宋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封微子为国君。微子死后谥号“微子开”或“微子启”,故史称为“微子开”、“微子启”等。 公元前286年被齐国所灭,子孙逃亡到各诸侯国做官。由于他们来源于宋国,为了不忘本,便称“乔”,亦称“庆氏”。此为山东乔氏的一支来源。
二、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庄王时期的贤臣姬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西周初期,周文王在位时有一宠妾,生子叫伯邑考,后被武王杀死。 文王有四子:长子伯邑考次子周公旦三子管叔鲜四子蔡叔度。 周文王在第四子蔡叔度的儿子蔡仲执政时期被周成王赐为姬姓(参见:周公吐哺),成为周王朝的显族大臣。在周庄王姬佗即位之初,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贤臣名叫姬乔,世称“祭仲”、“郑祭仲”、“郑庄公母舅祭足”、“祭仲足”(一作“祭仲足”)等,他原本是郑国的卿大夫,在当时的郑国政坛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地位。 在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43年),姬乔病重,临死前曾对其子言明:“我死之后,立公子突为君。”郑庄公闻讯大惊,急忙派祭仲前去保护公孙突,自己亲自前往吊唁。结果姬乔已死,祭仲只得护送新君回国继位。不料郑厉公刚走几步就被人抬走了,原来是庄公事先命令人在棺木内放了席子,又用草垫得高高的,使得郑厉公无法动弹。因此,这一出“移花接木”之计让祭仲彻底看个明白:原来郑庄公早就蓄谋已久,欲除掉这个权倾一时的舅舅!此后不久,祭仲就被流放到蔡地去了。 但祭仲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人,在他被放逐后的第二年,就联合宋国发动了对郑国的进攻,一举攻占了郑国的京地(今河南荥阳东),并立郑昭公为君。此战使郑国内乱持续九年之久,国力大衰,而当时周天子刚刚灭掉东方大国齐国,天下归周,郑国内乱九载使天子很是恼火,所以派姬乔来收拾这个残局。于是,他在蔡国召见了祭仲、公孙滑、陈桓公、宋庄公、鲁庄公、卫国等人,共商平乱之策。经多方斡旋,最后达成了协议:郑厉公复位,郑昭公立于温地(今河南巩义东南),郑国恢复统一,天下暂告太平。 这一次平乱战争被称为“蔡郑之乱”。 后来,祭仲的后人被周敬王姬匄封于山西平遥县西南的乔山(今山西晋中左权县、平遥交界处有乔山景区,相传就是祭仲受封之地),以封地为姓氏,称乔氏。是为山西乔氏、陕西乔氏、河北乔氏。
三、出自春秋末期晋国的大夫祁奚之后裔,以祖字为氏。据文献《广韵》记载:晋大夫祁盈有仆人乔恶,犯下贪污受贿等罪行,祁奚向晋平公用计将其拿下,乔恶被判死刑。其后乔恶之子乔舒逃奔到秦国,改姓名为羊舌赤,他的后代就以祖父的字“乔”为姓,世代姓乔。
四、出自姜姓。夏朝时就有乔邑,在今天的河南济源县西北一带。到了商代,这里属于姜姓吕国的领地,到周代吕国灭亡之时,这块地方才归属晋国管辖。周宣王封他的弟弟申伯于谢国(今天的河南南阳宛城以东一带地区),公元前七世纪中叶,谢国被楚国所灭。申伯的儿子乔父带着族人离开故土迁往晋国的绛邑,即今天的山西省翼城县境内定居下来,为了记住自己的故地,乔父的后人以原国名中的"乔"字作为姓氏,称乔父氏或者申氏。
五、出自芈姓。战国时候楚国王族中有以原国名为姓者,即为芈姓乔氏。 上述各支乔氏族人皆尊奉祁奚为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