穘五行属什么?
种子的“种”,读zhong(四声) 稻米的“米”,读mi(三声) 我要去的“去”,读qi(四声) 你去过那里吗?你去过哪里呀? “哪儿去啦”“去哪儿了”的“去”读音都一样,都是qu(一声) 所以,稻谷是米,而不是米谷;种子是种,不是稻种、麦种等词中的种。
关于这个问题我查过一些资料,虽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有一点初步体会和结论供大家参考: 1.目前主流的解释应该是以《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为代表的一派观点,这一派的学者认为稻禾种是禾字旁加一个“中”,而稻米和稻谷则是未字边加个米子。因此,水稻的种子叫做“稻种”或“禾种“,成熟的果实叫“稻穗",米粒又叫“谷粒”或“稻米”,连在一起的“稻谷”一词是错误的,因为古书上根本没有这个词语,只有“稻”和“谷”二字分开使用的例子,如“稻粱菽麦黍稷",其中“穀”在“百谷”中指的就是粟,即现在的小米。
2.不过这一流派也有个明显的漏洞,按照他们的观点,既然“稻种”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中国现代词典》里偏偏把它列为“稻米”这个词的一个义项呢?还有,既然他们认为稻麦种子都正确地应当写作“禾种”而非“稻种麦种”的话,那么“油菜籽”和“白菜籽”里的“菜籽”又该如何解释?难道“青菜”也错了不成?
3.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的观点比较特别,例如王力先生就认为稻禾的字形与甲骨文中的“苗”字相近(见《古代汉语》第一册P80),因此他把稻种的“种”写作“种苗”。他的看法可能更接近于稻种的真实形状吧!至于他为什么不把稻米的“米”写成“苗”呢?这我就不知道了……
4.我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偶然发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有这样一个条目:【籼】xiān ①属水稻的一种。稻壳薄,米细长,出米率较高[亦称“细米”]②用这种水稻栽培的地区,也称“籼区”。
5.这条注释似乎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它表明《现代汉语词典》的作者们已经将稻禾的“种”字正言顺地改成了“籼”;他们之所以没有改变稻米稻谷的“米”字,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不会产生歧义吧。另外“籼区”的“籼”也不是错别字,因为稻种分糯性和非糯性两种,南方多食用前者,北方多食用后者,而南方多为籼稻产区,故称“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