穘五行属什么?

石宝月石宝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种子的“种”,读zhong(四声) 稻米的“米”,读mi(三声) 我要去的“去”,读qi(四声) 你去过那里吗?你去过哪里呀? “哪儿去啦”“去哪儿了”的“去”读音都一样,都是qu(一声) 所以,稻谷是米,而不是米谷;种子是种,不是稻种、麦种等词中的种。

关于这个问题我查过一些资料,虽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有一点初步体会和结论供大家参考: 1.目前主流的解释应该是以《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为代表的一派观点,这一派的学者认为稻禾种是禾字旁加一个“中”,而稻米和稻谷则是未字边加个米子。因此,水稻的种子叫做“稻种”或“禾种“,成熟的果实叫“稻穗",米粒又叫“谷粒”或“稻米”,连在一起的“稻谷”一词是错误的,因为古书上根本没有这个词语,只有“稻”和“谷”二字分开使用的例子,如“稻粱菽麦黍稷",其中“穀”在“百谷”中指的就是粟,即现在的小米。

2.不过这一流派也有个明显的漏洞,按照他们的观点,既然“稻种”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中国现代词典》里偏偏把它列为“稻米”这个词的一个义项呢?还有,既然他们认为稻麦种子都正确地应当写作“禾种”而非“稻种麦种”的话,那么“油菜籽”和“白菜籽”里的“菜籽”又该如何解释?难道“青菜”也错了不成?

3.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的观点比较特别,例如王力先生就认为稻禾的字形与甲骨文中的“苗”字相近(见《古代汉语》第一册P80),因此他把稻种的“种”写作“种苗”。他的看法可能更接近于稻种的真实形状吧!至于他为什么不把稻米的“米”写成“苗”呢?这我就不知道了……

4.我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偶然发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有这样一个条目:【籼】xiān ①属水稻的一种。稻壳薄,米细长,出米率较高[亦称“细米”]②用这种水稻栽培的地区,也称“籼区”。

5.这条注释似乎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它表明《现代汉语词典》的作者们已经将稻禾的“种”字正言顺地改成了“籼”;他们之所以没有改变稻米稻谷的“米”字,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不会产生歧义吧。另外“籼区”的“籼”也不是错别字,因为稻种分糯性和非糯性两种,南方多食用前者,北方多食用后者,而南方多为籼稻产区,故称“籼区”。

优质答主

这是生僻字,百度一下就可以查到其读音的。 这是一个形声字,艹为形,肖为声;在现代汉语中读xiāo(第一声). 所以这个字的五行属木,而字形上是一个草字头一个肖组成,所以它的部首是“艹”部或“艸”部。 在古代汉语里这个字有两种读法:1、xiào(第四声)2、shì(第四声)

这个字的本义是形容香气飘散的样子,例如《庄子·逍遥游》中有句“草木受命于风日,而盛满之色,发于天光,此得天之清而无须臾间。”其中的“盛满”就是形容花草的香气四溢的意思。后来引申出“茂盛”“兴盛”“美好”等意义并保留至今,如《离骚》中的名句“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再后来“萧”又变成了指一种香草的名字了。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用“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写出了他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其中“芷”“兰”都是香草名也是湘夫人所在的地点。最后屈原还是只能以香花香草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思念之情,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表达对美好的追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