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除息好不好?
除权除息是指股利分配之后,股价相应下跌的过程和结果; 其过程是由上市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分红方案到股权登记日(一般15号之前的一个交易日即为登记日),再到上市公司的分红实施日即除息日,最后是除权除息日。 投资者在除权除息日之前购买的股票享有分红的权利,而除权除息日当天及以后的买入则不再享有该次分红的权利。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进行现金分红或股本扩张需要占用公司现金流,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加每股收益,提高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认可程度,属于利好信息,对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从理论上来讲,除权、除息后股价会下降,但长期来看,由于公司价值没有变化,股票的投资价值也没有发生变化。 然而,A股的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大部分时候是除权当天跌停板开盘,甚至连续跌停数个交易日;然后进入震荡整理期,最终回归正常价位,完成“填权”。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散户们总是习惯把除权视为利空,认为除权后的股价被透支了未来预期,因而纷纷抛售套现,造成恐慌性踩踏。至于那些已经提前得知消息的庄家和大资金们,当然不会给散户以低价位接盘的机会啦!故此,他们在除权当天就开始疯狂抢筹砸盘,导致股价迅速下滑,等散户们发现异常、追涨杀跌的时候,他们早已获利出逃,完成一次击鼓传花的割韭菜行情。
因此,对于大多数中小投资者而言,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远离这种风险极大的投机行为。如果真的想要参与投资,不妨将目光投向更为成熟的资本市场。比如美国股市的长期平均收益率接近10%,远远高于国内银行活期利率的水平;而且根据2020年统计的数据来看,美国股市的平均波动幅低于20%,远低于中国股市的历史平均水平。在美股市场中,无论是中长期持有,还是短线快进快出,都是相对安全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股市场的风险较低,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仍然建议不要贸然入场。一方面是因为美股的交易机制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家庭储蓄水平偏低、个人负债率高达78%,这使得美国人更喜欢将闲置的资金投入风险较高的资本市场中,而不是存入银行获取低利息回报。在这样的投资文化下,即使是成熟理性的美国股民也很难做到理性投资,更不要说是缺乏专业金融知识的我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