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厨房怎么生火?

廖柏明廖柏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古代,锅灶是分开的。煮食物都用锅,锅必须放在灶上才能得到热源。灶,是承担热源(烧柴)的地方,同时具备了储存引火用的“草木灰”的功能。古代做饭,就是用灶内的草木灰引燃柴、树枝、秸秆作为燃料。后来发展到烧煤块。在引燃柴火时,如果灶内缺少草木灰,可以用草纸、枯干稻草等易燃物代替。

旧时,做饭烧的都是柴火,家家户都会有专门的“烧火间”和菜园。“烧火间”里堆满了劈好的树枝、捆扎好的秸秆、成垛的枯干稻草,都是做饭烧锅的燃料。院前或屋后有菜园种菜,摘下来的蔬菜洗净就可以做饭用。厨房与烧火间只隔一个墙,上面安个窗。做饭需要拿柴火时,推开窗子就可拿到。厨房里有一口大缸,用来存水以防火灾。锅灶用砖石垒砌而成。锅安放在突出的部分做上饭菜,吃剩下的也放在锅里隔夜热着,第二天吃了。锅灶底下有个进风口,用砖头堵着,烧火时取掉砖头,往灶肚内加柴火。灶屁股上装有长长的大烟筒,烟火从烟筒内排向天空。烧火做饭时,火光照映在人脸上红红的,烟气、热气和饭菜的气味在小厨房里合为一体,饭做好了,厨房内早已烟熏火燎呛鼻子。锅灶火熄后,灶内柴火的余热还会不断地散发出来,小厨房里热气腾腾久久不能消散。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做饭时就会烧两口锅。从灶头顶上取下另一口锅坐上,用吊罐(吊罐上有提梁,用铁链子套上悬吊着)烧水烧饭。吊罐上不时地加上柴火,锅内的水渐渐地热了、开了。锅灶内的柴火越来越小,要填加新柴火,给灶内填柴不能一下子塞进去,要用一根长的火叉子夹着,边夹着柴火边向内推送,直到送到灶膛深处。火叉子用铁棍子打制的,火叉把有尺把长,叉口很尖利。叉柴火,有时要挑或拉,火叉子很结实很好用。

新打的灶,烟筒是新铁皮做的,通红的火焰从烟筒内冲向天空,新铁皮烟筒发散着热红光,犹如一条火龙。烟囱的热量非常大,有人把烟筒口对着水缸,缸内的水不烧自己就热了。

农村人一般吃饭都是早、晚两顿稠饭,中午是“搭稀”。搭稀,饭前炒几个菜,煮一锅南瓜稀饭就咸菜。稀饭是用吊罐在灶上烧的。烧吊罐的火苗要烧在罐底,要勤铲火,使炉内的灰火分散开来。烧吊罐做饭时,不能一次烧够饭量,烧一吊罐饭,重复烧两三次,吊罐被烧烫了,再烧时火要小,把吊罐架高些用小火煨着。吊罐饭烧好了,吊罐内的米饭热气腾腾,揭掉“罐盖”的米饭真香。烧火做饭时,有时会把饭烧煳了,锅内、灶内都是煳焦味。锅里煳了,把生米粒撒进去翻炒,炒一会儿再添米和水烧,再烧的饭不那么煳了。灶下的柴火煳了,把灶门打开,用火叉子把柴火挑开、拉出,再加进新的柴火。

有的时候,烧火做饭的人把灶下的灰火忘掉关上灶门,炉内的木炭在高温中自燃,第二天起来一到灶前发现灶内着了,浓浓的黑烟从灶台缝向外涌出,熏得人直咳嗽、流眼泪。这时就要赶快打开烧火间大门放风,再把灶门全部打开,把烧红的木炭用火叉子挑出、拉出来。把烧红的木炭放在锅盖上或空地上,用小水壶提来水洒在木炭火上,“滋拉”地一阵响,滚烫的木炭被浇灭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