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的卧部首是什么?
卧,形声字,从人,從夕,夕亦聲。本義是“平躺”、“躺下”。引申指“睡觉”(睡觉)或“卧室”之类的房间。 古人很早就知道睡眠要“卧”,《墨子·辞过》中就有“食莫若厚,居莫若安,姿莫若雅,衣莫若新,色莫若丹,音莫若希,礼莫若恭,言莫若辩,行莫若端,立莫若定。”的句子,意思是说吃饭最好不要吃得太饱,睡眠最好选在安静的地方,姿态最好潇洒一些而不宜过于猥琐,衣服最好在旧衣服里挑出一件最新的来穿,脸上的颜色最好是红润而不是发黑,说话最好有层次而不要结巴,行为最好规整,站立时最好沉稳。其中“卧”就指的是睡眠。
到了汉代,儒生们编撰了大型类书——《汉书·艺文志》,其中在述说“六艺”之“数”时说“数,历谱也,本于太初,以占年月日时辰吉凶。”又述说“六艺”之“礼”时说“礼,褒贬君臣之德,序尊卑长幼之位。”还述说了“六艺”之“乐”时说“乐,所以节百事,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民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民乖。”等等。在这些描述中“卧”是指睡觉。
其实古文字中的“卧”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意思,就是睡下,它并不指向某个具体的形式。比如“午”就是站姿,但是“未”就不一定指末枝的意思了(它还有另一写法“勿”),因为“未”在古代是“眛”的本字,有“不见”、“不明”等义。同理,“夕”在古代也是有“晚上”的意思的——“夕”的古文字像一个人面朝右首而跪,本来表示的意思是“小憩”或者“休息”,并不是特指晚上的睡眠。
不过,当“卧”字作为动词使用时,它通常暗示着“躺”或者“睡”的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