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如何界定?
12个地支对应着12个月,一年有365.24天,所以,每隔3年零8个月左右,生肖就会换一个。 比如猪狗牛羊马鸡龙羊鼠....这样排列下去。 那过了这一年,是不是就换了一个呢? 不是的! 因为每年的第一个月是很重要的,这个“月”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而不是元旦。而农历的第一个一个月是正月,正月的上旬和下旬分别叫做寅月和卯月,再过一个月又是辰月己土...以此类推。 在农历的正月到腊月这八个月份中出生的,不论立春还是立冬,都算本年出生,并同属一个天干地支,也就是同一种属相。
举个例子,某人农历一九七九年二月初五出生,一九八○年是鼠年,此人便为属鼠。而十二月二十日或二十三日出生的人,因为农历己末年的最后几个月已经过了,下一年的第一天是立春,所以此二人属于牛,因为牛年是从立春开始计算的。
而立春在农历的十一月或闰十月也是有可能的(个别年份前后相差两个月),所以有的人觉得按节气计算更准,实际上按农历计算更有道理。 那有人可能就想了,如果正月立春之后出生,但到了惊蛰才卵裂胚胎,这么计算岂不是错误吗?其实这种问题不存在,古人把每一天分为十二段,每段时间称为一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是阴阳平衡的。
比如子时午时的中间一段,就是子午间的阴阳平衡点,又称“子时中”、“午时中”,其他一样。如果立春节气在早晨,在“子时中”前出生的人都属去年,在“子时中”后出生的都属今年;如果在傍晚,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