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五行属性是什么?
《医宗金鉴》里说,“夫灸法,乃灸火烧灼之疾”,这里已经指出了灸的炎属性,其实,灸还属于一种外伤急救手段。 另外,唐代《千金翼方·卷二十·灸治篇》里记载了一些具体施灸的操作方法,其中提到的一些器具,也可以作为灸法有损健康的旁证。比如该书引用古代疗法时说,“其有患目者,以艾条悬灸患处,令目见物。……又若病上气咳逆,取丹田穴灸之,若已喘急,即于神阙穴(肚脐)置艾灸一炷,待其自灭。”
又言,“若欲通身瘙痒、疥癞遍身诸疮,宜先灸膏肓俞百壮。若灸毕,食后服消风散。”文中提到的穴位和药物,都是中医临床上真正常用的,可见灸法对于健康影响之大。 《千金翼方》中还有一段关于灸法创伤的文字描述,值得参考——“夫灸炉火气,颇能伤人肌肉,如瘦人不宜频灸;又喉咽之间多血络,若灼之时,极须防护,恐血溅衣服及伤人本脏。又心腹之处,多有经络隐僻,若灸过后,饮食少进。盖因火气攻注,经络流通,以致如此。此数者,皆灸之忌也。”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灸虽然是一种温和的热疗,但确实存在伤害身体健康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可能还不算很低。所以,现代人用灸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重复烫伤、火灾等事故,小心使得万年船!
中医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分别被称为肝、心、脾、肺、肾五脏系统,是人体的五个生命功能管理系统,管理着人体的所有生命活动。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对人的脏腑功能进行类比推演,是中医从自然界中不断认识人体的成果。而艾灸和中医同根同源,艾灸同样遵循着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因此,用艾灸来调理身体也需要应用五行规律:
肝木系统:木喜润,木主升,肝主疏泻,肝恶抑郁。肝主血,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其在天为风,其在地为玄,其变动为握,其味酸,其色苍,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对应春天。
心火系统:火喜寒,火主炎上,主升。心主血脉,血行于脉,外至全身,周流不息。其在天为热,为暑;在地为南,为焰;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对应夏天。
脾土系统:土喜燥恶湿,土主长,主生化,主升。脾在五行中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喜燥恶湿,主四肢,主肌肉,统血。在天为湿,在人为脾,在脏为黄,在体为肉,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志为思对应长夏。
肺金系统:金喜润而恶燥,沉降,肺在五行中属金,在天为秋,为敛肺在体为皮,在脏为白,在志为忧,在音为商,在变动为咳。对应秋天。
肾水系统:水喜热而恶寒,沉降。其在天为寒,在人为肾,在脏为黑,在体为骨,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音角声,在变动为栗。对应冬天。
这些五行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功能结构,他们相生相克,相制相成,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维持生命正常的生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