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心什么意什么?
心猿意马 ,指心思不定,变化无常。也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出自《韭花帖》。成语故事:五代十国时期,有一大书法家叫杨凝式,本是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杨涉本是唐僖宗时宰相。朱全忠专权,逼哀帝迁都洛阳,曾派杨涉为诏使,被杨涉极力拒绝。朱全忠大怒,就把杨涉贬为右庶子,后来削官归洛。(今河南洛阳)。杨凝式当时仅八岁也被贬为商州司户参军。杨凝式虽然为官但不认真办事,常与僧道游玩,饮酒吟诗。他的书法自成一家,真迹流传于世。公元920年,杨凝式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尹。有一年到辖属的虢县巡视,因久雨初晴,气候宜人,便邀集文友在官衙内欣赏雨后风光。午睡起来,大家觉得甚是饥饿,又等不到开饭时,杨凝式乃提笔给典史写了张字条,内容是他本人对韭花(韭菜的花)特别喜爱,请他送点来吃。字条上末尾说:贵兹珍馐,故尔馨颂。由于字条写得十分可口,并且这字又是杨凝式的珍迹,当地百姓就十分珍重地把它保存下来。如今此条为上海博物馆所珍藏。由于此条是用麻纸写的,共十行,共五十八字。由于写的是韭花,人们就叫它《韭花帖》。它笔法温婉,秀美典雅,人们还把它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献之的《鸭头丸》赞为三帖,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人们读《韭花帖》,还由此联想到杨凝式对韭花(韭菜花)特别喜爱,实际上杨凝式是用韭花来表示自己的人格。这从他写的文章中可以找到证明。他曾写过一篇《大唐先德耀碑文》,其中有这样的词句:“清虚淡泰,湛尔无为,心猿意马,归伏于正念……”这里用心猿意马来表示未修道的人的杂乱的思想。杨凝式认为韭花可以归伏一切杂念,因此他才能在午睡起来之后要特别吃韭花。后来人们从这篇文章中得出成语“心猿意马”。